我市新“811”环境保护三年行动流域环境整治已进入攻坚之年,能否交出满意的答卷,受到各方关注。
三条流域治理力争“摘帽”
“金华江流域污染治理成效如何,关键看上游东阳江流域、武义江流域和孝顺溪流域情况如何,近年来金华流域环境整治就是围绕这三条重污染河流展开的。”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2008年起省政府实施了新“811”环境保护三年行动,我市的东阳江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作为全省重点,予以戴帽督办,市政府把武义江、孝顺溪污染作为重点环境问题进行挂牌督办。省、市监管区能否摘帽,就看今年最后的攻坚之战。
两年多来,在东阳、义乌、金东、永康、武义等地政府共同努力下,采取了包括加快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等环保基础设施、实施医化等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重点源污染治理、加大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投入、实施小流域水质断面考核和治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等一系列举措,各项整治任务进展顺利,整治江段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连续整治,金华江流域水质逐年好转。全市9个出境断面,有8个出境断面水质达到水功能区要求。2009年,全市18个县(市、区)交接断面Ⅲ类水质断面达标率为57.4%,比2004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所占比例为23.1%,比2004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全市3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Ⅲ类水质断面所占比例为32.4%,比2004年提高24.3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所占比例为29.7%,比2004年下降32.6个百分点。
“金华江流域环境虽有改善,但污染治理任务仍然较重。”目前,环保部门仍轻松不起来:“东阳江、武义江和孝顺溪流域断面水质依然超标,局部江段如武义江武义段的水质还在进一步恶化。”
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东阳江流域去年Ⅲ类功能符合率仅为13%,其中东阳段为33%,义乌段和金华段均为零。而“摘帽”要求是,全年各断面水质总体达到Ⅳ类功能要求,其中Ⅲ类功能符合率大于50%,东关桥断面大于60%。武义江流域去年Ⅲ类功能符合率仅为12.5%,其中永康段为20%,武义段和金华段均为零。而“摘帽”要求是,各断面水质总体达到Ⅳ类功能要求,其中Ⅲ类功能符合率全流域大于50%,桐琴、焦岩断面大于60%。孝顺溪流域去年水质全年均处于劣Ⅴ类。而“摘帽”要求是,全年各断面水质总体达到Ⅳ类功能要求。
钱塘江水系主要流经衢州、金华、杭州,衢江各断面主要以Ⅲ类和Ⅳ类水为主,进入杭州境内,富春江也是以Ⅲ类和Ⅳ类水为主,只有我市是以Ⅳ类和Ⅴ类水为主。金华江又是一条内生性河流,水污染整治形势更加严峻。
水质要达到Ⅳ类标准
面对最后的攻坚战,市政府决定实行环境管理重点区域蹲点督办制度,由相关部门牵头做好整治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倒排时间,责任到人,该整治的整治,该停的停,该关的关。同时,各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将同步推进,多管齐下遏制和扭转水污染加重的势头。
水环境的治本之策在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块状经济特点鲜明,但产业层次不高,带来了一些行业性、区域性、流域性的污染问题。比如,东阳化工、医药行业造成的氨氮污染问题,永康和武义五金加工产业带来的总磷、氟化物污染问题等。
为倒逼企业转型减少污染,环保部门表示,要从严控制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严格执行化工、医药、制革、印染、冶炼、造纸等水污染行业环保准入标准,从严控制新增水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更新制订高污染、高耗能工艺、技术、设备淘汰目录,排出应淘汰落后产能名单,实行限期关停;要严格环境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改变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
据悉,我市将探索建立流域水质预警应急机制,设立全市、流域、县(市区)、乡镇、企业五个层次的应急预案,采取环保联动执法、企业限产停产、生态用水调剂等措施,确保水质稳定在Ⅳ类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