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州市在黄河生态治理保护方面,紧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及“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以赴推动黄河兰州段生态治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此,兰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控制水污染物排放,包括对黄河兰州段沿线企业的污染排放进行限制和管理,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完善兰州段河流及水体的监测和治理机制,提高兰州段的生态环境水平。
今年4月29日,位于黄河兰州市中心段北岸的科普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一个以“水滴”为设计灵感的公园。在公园的地下15米深处,有一座日处理能力达到40万吨的七里河净水厂正在24小时运转。这座净水厂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全地埋式净水厂,其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最高标准的一级A排放标准,并排入了黄河。
去年8月份,甘肃省第一家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正式建成,位于盐场堡和九州区域,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年。这个污水处理厂被建造成为一个“花园式”的处理设施,旨在不仅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的能力,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个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等,将生活污水转化为安全、卫生的排放水。该设施占地约30亩,绿化面积达70%,拥有宽敞的公园式景观。
按照兰州市委、市政府“做好黄河文章”的要求,近年来,我市加快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完成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盐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
不忘初心,治理好过境黄河;牢记使命,保护好流域生态。
2023年以来,我市围绕“三水统筹”和“四水四定”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一是持续开展水生态环境问题日巡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工作机制;二是开展枯水期水污染联防联控,组织开展污染源日巡查,水质日监测,水量日调度等措施,确保枯水期水质安全。与临夏州、白银市签订了第二轮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形成了流域上下游联动共治的合力;三是稳步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创新体制机制,成功获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四是督促完成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三期、宛川河生态湿地一期,推进庄浪河流域(永登段)水污染防治项目、皋兰县蔡家河流域(三川口—蔡家河入黄口)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智慧黄河兰州段精细化监测管理等项目建设。
点点滴滴,皆是向黄河生态治理交出的历史答卷。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兰州市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黄河干流扶和桥、新城桥、包兰桥、什川桥均为Ⅱ类,水质状况为优;一级支流湟水河桥断面优于Ⅲ类;一级支流庄浪河界牌村断面为Ⅱ类水质,水质状况为优;二级支流大通河享堂和先明峡断面为Ⅱ类水质,水质状况为优。兰州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实现一河净水送下游。
500多平方米的兰铁泵站观景亭,古朴、雅致。每天,都有游客前来感受黄河的恢宏,触摸生态改善的脉搏。
对于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兰州市民来说,人们对黄河有着诸多的情愫和期待。
常在黄河风情线晨练的刘文远对记者说,他自小就生活在兰州,亲眼见证了黄河母亲的变化。“对我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是黄河水越来越清,黄河两岸也越来越美了。”刘文远笑着说,现在前来驻留的鸟儿也多了,游人也多了,黄河之滨已成为兰州对外展示的靓丽名片,看到这些,他从心底里感到幸福。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有发言权。如今,黄河兰州段已成为众多鸟类迁徙途中的补给站和栖息地,分布和栖息的湿地鸟类约有68种,湿地植物208种,水生野生生物资源23种。
如今的黄河两岸湿地相连、芦苇成片。入冬之时,黄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吸引着苍鹭、白鹭、绿头鸭、鹊鸭、燕鸥、鸬鹚等众多候鸟逗留;盛夏日落,河边芦苇摇曳,凉风习习,成为邻近市民乘凉、休闲的好去处。兰州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如今的黄河,不仅是一条健康河,还日益成为造福兰州的幸福河。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我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机遇。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重点流域的治理和污染管控,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智慧黄河(兰州段)精细化监测系统,该系统将利用智能化平台的优势,实现突发水污染等情况的早发现、早预警、快速处置,从而保障水环境的安全。我们将把母亲河打造成人民满意的幸福河,筑牢国家西部、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岁月在见证下,黄河兰州段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丽动人,更具活力。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的步伐也越来越坚定。
来源:兰州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