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10时许,刚刚投入试运行的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城智慧河湖管理平台的监控大屏上突然闪烁着红色告警信息,探测到辖区蠡湖支浜张庄巷河一处排污口出现异常。与此同时,张庄巷河河长、无锡市滨湖区山水城石塘社区党委书记蔡洁心也通过手机同步收到提示,迅速派人赶往现场处置。从发现问题到快速处置,全程不超过半小时。
据悉,山水城智慧河湖管理平台于今年5月初投入试运行,辖区张庄巷河、锡铁巷浜等7条入湖支浜安装了约70多个视频监控探头,并将入湖河道作为重点纳入信息化管理范畴,预计整套系统将于8月底投入使用,届时将实现辖区89条重点河道全覆盖。
这些智能监控就像“电子河长”,能够24小时不眠不休巡河,数据上传到平台后,还可供水利、环保、建设等多个部门进行监控、调度和指挥,大大提升了对辖区入湖河道的管理能力。
近年来,无锡市滨湖区扎实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制定实施全区推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根本性好转“1+5”三年行动方案,投建起水岸同治新格局。今年无锡市滨湖区太湖治理的目标是:太湖湖心区、北部湖区全面达到Ⅲ类;2条主要入湖河道中梁溪河稳定达到Ⅱ类、直湖港水质力争达到Ⅱ类。
如何实现入湖河道水质优于太湖水质?作为滨湖治水的“前沿阵地”,山水城通过打造集视频光谱分析、AI算法等技术手段于一体的“电子河长”,助力智慧治水再升级。
据了解,山水城辖区内水系纵横,河岸线总长约170公里,水面积约178万平方米,共有河道89条,约占全区的38%。其中省考断面4个,占全区国省考断面的40%。河道监管点多线长面广,难度大,仅靠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巡查,力量不足。
张庄巷河东起蠡湖大道,西经长广溪湿地公园流入蠡湖,全长约960米,是山水城辖区内一条重要的入湖河道,周边分布着保利香槟国际、无锡职院等人口密集区。记者日前来到张庄巷河,只见两岸每隔大约100米的距离便立着一根视频监控杆,其中很大一部分设置在河道排污口附近。
水污染表象在河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据了解,以前入湖河道管理靠人员实地巡查,难免有发现不了的问题。现在通过排污口附近的视频监控水质监测设备,可掌握河道水质实时状况,一目了然。
值得关注的是,能够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是通过集成在摄像头内部的光谱综合传感器实现的。该传感器可收集色度、浊度、温度、酸碱度、盐度值等12项水质指标,通过大数据整合后,直接传送至水利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的手机端,实现对入湖河道水质的实时监测。与传统的依靠肉眼观察或取水样检测水质等相比,大大提高了水质监测的效率和精度。
前端有实时监控“千里眼”,后端有人工智能“大脑”。据介绍,无锡滨湖区山水城智慧河湖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打造智慧感知体系,通过系统能对山水城全域范围内的河道进行全方位全时段实时监测,实现全流程全数字化预警、处置、反馈。同时,能进行人工智能学习,对水质进行报警、预警、预判,记录水质变化的全过程,为入湖河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