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阳市政协组织30余名委员先后前往德阳市天府旌城英才公园项目、中盛·金尊御府住宅小区,视察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听取情况汇报,了解建设中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材料。
“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级有关部门凝心聚力,成功创建省级海绵示范城市。”德阳市住建局有关负责同志向委员们介绍。
为将海绵城市建设做深做实,德阳市坚持规划在前,把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和关键指标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同步开展《德阳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德阳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德阳市中心城区污水专项规划》等3部涉水规划的修编工作。
2023年5月,德阳市颁布《德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德阳市海绵城市详细规划导则》,为海绵城市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加了一道法制“硬保障”。
德阳市政协成立专门课题调研组,组织部分委员赴中心城区和各区(市、县)开展多次走访调研。委员们看到德阳市海绵城市建设成绩斐然——累计获得上级补助资金7280万元,中心城区近两年内累计完成34.82亿元投资,共实施11个海绵示范项目,内涝积水区段消除比例95%,中心城区城市黑臭水体已100%消除,实现计量雨水资源利用10.2万立方米,完成排水管网排查检测1373公里。截至2023年底,德阳各区(市、县)海绵建设达标面积占建成区比例均达到30%以上,全域海绵建设初见成效。
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配套?如何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如何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视察结束后,委员们带着调研和思考成果,与市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坐到一起,共话打造高水平海绵城市。
“建立‘政—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和产学研用平台十分重要,形成完整的海绵城市产业链。”德阳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市委委员袁筱莉建议,协同推进海绵城市技术、制度、管理等培训,探索完善一体化管控的部门协同、统筹推进、勘设运维的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机制。
德阳市政协委员、德阳心连心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聂智华呼吁,要学习借鉴深圳等先行城市的经验做法,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采取“+海绵”模式,与城中村综合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融合实施,构建城市综合保护修复大格局。
“要依托创新科研技术助推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加强运维管理。”德阳市政协委员、市建筑房地产业联合协会专职会长徐晓琴提出,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德阳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让大数据为城市“呼吸”把脉处方。
“制定完善与海绵社区建设相关的专项规划和技术标准十分重要。”德阳市政协委员、德阳明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德润公司市场部副主任邬明辉认为,要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等关键技术要求,做到科学规划、精细施工、网格监管、全程跟踪,确保海绵社区建设质量。
“让干部、群众更多地了解、支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增强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应与节水城市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海绵城市’渗、滞、蓄作用。”“鼓励更多优秀的‘海绵社区’项目建设,打造品牌示范工程。”
在认真听取委员发言后,市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对大家提出问题进行了回应,表示将认真研究提出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转化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务实举措。
“建设海绵城市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好城市防洪排涝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现实需要。”德阳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何明俊表示,将团结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入一线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高质量建设海绵城市,提出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打造高品质宜居德阳贡献政协力量。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