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白鹭扑棱着翅膀,悠闲地从芦苇丛飞向小河边;城里,干净的河道里水草浮动,鱼虾欢快嬉戏……眼下,伴着蓝天白云,一湾湾清水在浙江省嘉兴境内流淌,缓缓打开了一幅“秀水泱泱、韵味江南”的美丽新图景。
近年来,嘉兴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升级治水目标,迭代治水方式,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和水系重构并重的治水新模式,努力实现了水环境质量由类别改善向生态健康的蝶变跃升。
数据显示,嘉兴市控断面三类水比例从2012年的0提高到目前的96.4%,21个国控和28个省控断面三类水比例保持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从2012年的达标率2.4%上升到100%,水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水润城“烟雨江南”缓缓“揭开面纱”
走进南湖区大桥镇胥山村,河道波光潋滟、清澈见底、鱼虾戏石、藻荇交横,尽显江南水乡之韵。
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副模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养殖业、工业入驻,废水排到了河道,再加上胥山山体的开挖,胥山村污染加重,岸边荒乱,原生态的美景渐渐消失。”说起胥山村的“前世”,村民吴卫斌直摇头。
为了重现江南水乡风貌,近年来,胥山村以“赓续历史文脉,再现胥山风情”为理念,以“五水共治”为抓手,大力推动村庄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实施山浜水生态治理修复项目,通过“水下森林”建设重构水生态,河底岸边的沉水植物随波摇曳,睡莲点缀水面,胥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胥山村原村干部王渔妹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几十年。环境变差后,她搬出村与子女一起生活。如今,通过一系列生态治理,胥山村越来越美,她也重新回到村里生活。
无独有偶。在嘉善境内的盛家湾,是近年来深受市民喜爱的“网红打卡点”,而“水”是风景中最重要的因素。“水下森林”蓬勃生长,小鱼儿绕着植物欢乐游动,岸上的绿植错落有致,令人赏心悦目。盛家湾是嘉善县水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旨在通过试点带动全域生态修复,实现“消减污染、水质净化、还清入河”的良性循环。
当前,嘉兴正以建设全国水生态修复试点城市为总抓手,进一步走深走实治水新路径。随着全国水生态修复试点城市建设的扎实推进,昔年宋代诗人杨万里勾勒的“烟雨江南”将重现嘉兴,一个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丽嘉兴正缓缓“揭开面纱”。
以水兴城“治水成果”变成“民生福利”
青山远黛,近水含烟,漫步嘉兴,青山绿水缓缓述说着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精彩蝶变。那么,如何让群众共享这一生态之美?嘉兴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理念,拓展深化更广的转化通道,努力将“治水成果”转变为“民生福利”。
来到平湖市林埭镇的徐家埭村,一泓碧水穿村而过。漫步村里,河道里不仅修筑了石驳岸,还种植了水下森林,站在桥上,整个村落美景一览无余,村民们纷纷有感“人在景中住”成了实际的生活场景。
近年来,徐家埭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深化碧水行动、共富大棚、共富粮仓等专项工作,大力推进“棒球+旅游”特色产业模式,依托“一棒球、两板块、双非遗”发展平台,拓宽就业途径,提升村民收入,促进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发展兴旺、村民生活富裕的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每年四五月份,桐乡人都会开启他们的野火饭时光,但今年的野火饭却与往年有了些许的不同,位于桐乡市洲泉镇马鸣村的桃花岛凭借天然的松弛感,一跃成为乡村悠闲游的“顶流”。在岛上烧野火饭、烧烤、垂钓、听音乐会……惬意的“岛主”生活在桐乡人的朋友圈刷了屏。
这几年,在进行河湖治理的基础上,桐乡市对桃花岛进行生态开发和改造,以贴合现代人对随意随性旅游体验的追求,让群众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河湖生态治理带来的可喜变化。
烧完野火饭,游客们也会坐上水上精品线的画舫,花40分钟时间顺流南下,感受乡村的美丽水景。水上精品线与桃花岛的结合,吸引了大批市内外的散客和旅游团,带火了马鸣村的乡村旅游,带动了2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一泓碧水,不仅打造了一幅江南水乡画卷,还为美丽经济铺就重笔。”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嘉兴将进一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精准治水、全民治水,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