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大小河街,视察水环境治理、街区历史文化修复与利用。

3月19日上午,常德市城乡阳光明媚、碧空如洗、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市域国土空间分外娇艳。10时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常德市的大小河街。用一个半小时以上的时间,视察了常德市的水环境治理和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利用,即建设海绵城市的成效。习总书记看到穿紫河由过去的“臭水沟”,真正变成今天的“风光带”,并在项目建设中融入了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利用,既改善了水环境,又保障了水安全,还传承了街区历史文化,支撑了常德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满意、特别高兴。随即与常德市市民代表们深度的交流起来,了解常德市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治理城市治理水环境方法,了解穿紫河水质达标与稳定情况。同时,习总书记还与大小河街部分商铺店主分别亲切对话,交流修复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居民收入的课题。习总书记心系民生的场景一个接一个,令人感动、令人奋进。还有更令人难忘的一幕,当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服务公司董事长王长江同志报告:“总书记好!我是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服务公司董事长王长江,欢迎您检查指导!”,习总书记随即意味深长地问“你们海绵城市还在建吗?”,在场的常德市民真诚、自豪地答“一天也没有停”。


穿紫河船码头段海绵城市建设前后对比照
确实,常德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完成试点任务后,一天也没有停,仍在全市域系统地有序推进,更高标准的建设低碳型海绵城市。所有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的设计、建设、管理都有海绵工程的篇章,且融入了碳达峰、碳中和等新的设计与考核指标,都受到项目规划许可、建设许可的严格管控。力图务实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务实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务实降碳减排增效、务实传承湖乡水的文化、务实支撑本土产业发展、务实应用现代科技成果。近几年,又有多个海绵型新工业园区、海绵型新校园、海绵型新街道、海绵型新居民小区和海绵型新高铁站接重建成,相继投入运营,城市不再发生“看海”、黑臭水体不复存在。建设海绵城市已促使常德市成为湖南省生态环境最美的城市,凡到过常德市的人都为这座城市的美丽宜居赞不绝口,让常德市人民确实拥有更可靠的安全感、更丰厚的获得感、更美满的幸福感。

穿紫河七里桥段海绵城市建设前后对比照
作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常德的水环境治理完全运用了海绵城市的原理,实现了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依靠大自然做功,大幅度降低了城市更新改造的造价和运行成本。比如在市域实施开发过程中,坚持有效保护河、渠、湖、塘等水体;坚持大、中、小海绵并重构建;坚持溢流污水和初期雨水在入河入湖前的终端利用湿地得到有效处理;发挥其应有的生态功能作用。比如从小区的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到河边的生态湿地,都是运用土壤和砂滤层的自然净化功能,同时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小气候,实现了韧性的城市发展。同时,改善后的穿紫河、护城河、新河、柳叶湖、阳明湖等一系列城市内河、内湖,给城市居民带来了自然生态的休闲空间,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打卞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实实在在的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的投入获得了更大的回报,实现了正面的滚动投资循环。深信常德市的海绵城市建设一定会再立新功,为扎实推动中部崛起,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更多更大更好的示范。




撰稿:常德市海绵办原副主任李远国
来源:水工业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