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既是生命之源,又是农业之本。长期以来,“污水靠蒸发”是太原广大农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当地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记者近日从山西省太原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4年,随着“一泓清水入黄河”攻坚行动方案的全面实施,太原市将统筹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水资源约束和水生态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有效破解目前困扰广大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为全方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影响太原市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太原市将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4年底前,完成汾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堤外3公里范围两侧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作,特别是加快杨兴河、中社河、太榆退水渠、河西南部退水渠、城吴柳退水渠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城(城区) 周边的村庄可通过管网收集入县城(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农村万人集聚地区实施连片治理,人口少于千人且分布分散的村庄就地收储、罐车转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2024年6月底前,小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力争率先完成农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对农村污水全收集工作进行回头看,收集不完全的农村要加快改造。2025年9月底前,其余县(市、区)力争完成农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健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机制。2024年底前,太原市要求完成现有日处理能力500吨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工作并投入运营。2025年9月底前,要求完成所有农村污水处理站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工作并投入运营。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监督检查经常化、规范化,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100%,出水稳定达标。
强化农业灌溉退水管理。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发展节水灌溉,严格落实《山西省农业用水定额》。冬春浇期间,严格取用水管理,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节约用水,亩均水量原则上控制在150立方米,特殊情况不得超过200立方米。严禁“大水漫灌”行为,切实加强农灌退水情况检查,准确把握灌溉期间退水量、退水时段和运行情况,实施退水渠非汛期闸坝封堵,确保农灌退水不入河渠。对超量用水和违章用水,灌区管理机构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整改,达到促进节水的目的。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太原市将持续推动汾河流域农田化肥、化学农药使用总量负增长控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推广规模化健康养殖,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因地制宜、有序开展沿河渠两侧畜禽养殖场、小作坊取缔工作,确保不影响河流水质,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