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紧紧围绕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采取控源减排、深度治理、生态扩容等举措,坚决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1月—11月,全区重点流域121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76.9%,优于国家考核目标9.2个百分点,19个国考断面水质改善升类,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水质保持在Ⅱ类,呼伦湖、岱海水质稳中向好,乌梁素海湖心断面水质保持在Ⅳ类。
全力攻坚水环境质量重点难点问题。把融雪(冰)期、汛期作为抓好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的关键期,提前部署汛期水环境监督管控,对67个重点断面开展汛前问题排查整治和汛期加密监测,指导地方重点整治管控汇水范围内的污染源,千方百计保障汛期水质平稳。积极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支持盟市实施25个水污染防治项目,精准支撑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黄河流域7盟市强力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实现了黄河内蒙古段水质连续四年Ⅱ类进Ⅱ类出。包头市提速入黄支流消劣,四道沙河年内实现了水质消劣,黄河流域支流国考断面全部消劣。
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狠抓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管工作,完成全区97个重点河湖、29304公里的河湖岸线现场排查,形成入河排污口监管台账并动态更新。通过依法取缔、清理合并、规范整治等措施,强力推进排污口整治和监督管理,倒逼岸上各类污染源的全面整治。
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把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作为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将排查整治行动范围扩展至旗县建成区,在盟市全面自查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及行业专家分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通辽市开展现场核查,对13处已完成治理的地级城市黑臭水体进行跟踪监测,无返黑返臭现象,未发现新增黑臭水体。
健全深化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机制。深入落实水环境形势分析会商和预警督办机制,召开11次水环境形势分析会商会,及时通报、提醒、督办问题解决,选派专家赴盟市现场指导帮扶21次,推动解决了72个水环境问题。建立实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住建、卫生健康五部门联审共保的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机制。将水生态环境治理纳入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内容强力推动。实施自治区重点流域国考断面水质补偿制度,兑现年度断面水质补偿资金9414万元,并建立了水源涵养、水质改善、用水效率等指标体系的沿黄盟市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流域协同共治。
通过实施系列措施,内蒙古水污染物源头防控能力有效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有力巩固,饮用水水源保护全面加强,美丽河湖创建再创佳绩,无定河(鄂尔多斯段)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水污染防治水平持续提高。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