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聚焦水环境治理、水安全治理、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修复、水景观提升等方面为一体的“五水共治”治理导向,重点整治水源地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实施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建立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不断提高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推动全区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取得新成效。
锚定“总方向,排查整改出实效。该区围绕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核心任务,紧盯全年目标任务,持续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根据每日断面实时数据开展研判分析,及时应急应对。累计整治违规畜禽养殖1家,清理整治塔河、颍河、柳河6公里,打捞水面漂浮物1000余立方米,督导帮扶新107国道、平漯周高铁新建桥梁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确保排查有效、整改见效,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下足“硬功夫”,科技赋能大民生。该区坚持民生需求主线,以科技手段赋能水环境治理。聘请第三方团队按照河流分布情况制定排查整治方案,对全区颍河、柳河、塔河等4条重点河流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排查整治。创新采用“无人机+无人船+步巡”工作法,弥补了传统人力的短板劣势,实现流域巡查立体化全覆盖,目前,累计排查入河排污口65处,配合人工溯源体系全力整治中。同时,构建饮用水源地安全体系,通过无人机航拍、实地勘察等技术手段,严抓肖王、杏树王、宋寨三处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发现问题动态清零,建立应急保障体系,及时消除村民饮水安全隐患,织牢、织密饮用水水源保护网。
引领“新风尚”,探索治理新模式。该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对漯河港运输行业督导检查,推进船舶污染物从源头上实现“零排放”。制定港口污染防治应急预案,统筹开展漯河港港口污水处理建设和运行管理,重点排查港口环保设施建设运行以及停靠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措施落实情况,加强清洁能源设备建设利用帮扶指导,把握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新形势,努力打造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现代化港口环境。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