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安市入选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市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赴湖南常德等地考察学习,并与试点涉及县区充分商讨,最终确定了我市“市级牵头抓总,县区具体实施,乡镇参与”的总体工作思路。六安市农村黑臭水体项目有42条,截至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金寨县1条已施工,进度已完成约70%。霍邱县、裕安区已完成可研批复及工程设计,正在进行预算审计,计划10月中下旬完成施工招标并开工。舒城县己完成可研批复,正在进行工程设计。
组织保障有力。市县两级成立高规格的农村净水攻坚行动指挥部,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净水攻坚行动指挥部,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分协同的联动工作机制。同时,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市委1号文件、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河湖长制考核,逐年分解工作任务,确保高质高效完成。
职责分工明确。市级作为监管主体,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六安市农村黑臭水体试点工作的通知》《六安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对试点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标、监理、验收、资金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要求,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建立了“周调度、月总结、季通报”的调度机制,增强了监管力度。县级作为实施主体,项目全过程由县区采取统一项目立项、统一工程设计、统一项目监理、统一财政预算评审、统一运维保障的“五个统一”模式予以推进。
技术支撑过硬。四个县分别委托国内知名团队做好项目初步设计,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实地勘测每条水体,充分征求乡镇、村、群众意见,并结合村庄布局、水体功能和污染成因等,科学确定水体治理路径,制定“一水一策”治理方案,确保计方案可落地、见成效。并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全过程指导,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调度监管到位。市政府每月召开生态环境保护例会,对试点项目进展进行专项调度,市生态环境局每周赴现场进行指导调度。各县区成立黑臭水体试点项目推进专班,将每条黑臭水体的工程量细化至每一天,按天开展进展调度,并纳入党委(政府)督查室督办,对推进不力的乡镇进行约谈,实行挂牌督办。
关键环节牢固。市生态环境局全程参与县区可研编制及施工图设计和评审环节,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设计与两部委评审通过的实施方案的一致性。县区政府统一对每条黑臭水体的初步概算进行预算审计。在项目验收阶段,实行三级验收制度。第一阶段为乡镇自行验收,自验完成后向县区生态环境分局提出验收申请,县区生态环境分局自验结束后向市生态环境局申请总体验收。
来源:六安市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