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作为平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今年紧抓海绵城市建设契机,全力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不断探索完善城乡防洪排涝体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通过绿色生态方法与灰色基础设施的有效结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平衡城市建设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综合提升、径流污染有效削减、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努力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在中心城区的街心公园、绿地广场、绿廊走道,下凹绿地、雨水花园设置在地势较低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雨水,降雨时,竖向或转输型设施将地表径流引流至就近的生物滞留设施,收集的雨水经调蓄、净化,一部分下渗并通过盲管进入雨水系统,超标雨水通过溢流井进入雨水系统,起到削减降雨径流量、净化径流水质的作用,在提升城市蓄水功能的同时也加强了城市排水安全保障。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将海绵设计融入小区改造方案,一个个老旧小区在颜值提升的同时功能性也更加完善。在世纪花园B区的绿化草丛、景观设施、砖体小道,透水砖、蓄水池、排水通道都在发挥着自己的功能。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绿化、净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里子”工程,崆峒区通过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聚焦缓解城市内涝和提升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