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截至今年7月,安徽省长江干流4077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3754个,完成率92%,提前实现国家关于2023年底完成长江干流70%左右的入河排污口整治的目标。
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贾良清介绍,2022年,长江干流水质保持为Ⅱ类,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4.8%,较2017年上升14.8个百分点。今年1—7月,全省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3.8%,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
贾良清介绍,2019年以来,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长江保护修复行动计划,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在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下,安徽省按照“查、测、溯、治”的工作思路,先后在长江干流、一二级支流组织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在长江干流启动了入河排污口整治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长江干流2019年启动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期间,生态环境部及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5市生态环境部门对长江干流岸线有关排口开展了多轮排查、复核工作。2022年,经生态环境部审定,我省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核定数为4077个。
按照生态环境部入河排污口监测要点的要求,长江安徽段沿江5市生态环境部门对不同类型入河排污口分类开展监测,按照规定的比例要求,完成了2801个入河排污口的监测工作。
长江干流4077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溯源分类,其中数量上排名前三的入河排污口类型分别为:城镇雨洪排口(占比39%)、工业排污口(占比17.6%)、天然沟渠(占比15.9%)。
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2021年5月启动整治试点工作,沿江5个市先后出台本辖区长江入河排污口名录、整治方案和“一口一策”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单位,开展入河排污口命名、编码及标志牌设置的规范化建设。其中,芜湖市对入河排污口实施“身份证”管理,开展入河排污口可视化平台建设等做法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肯定。
贾良清介绍,今年年底前,长江流域(安徽段)9个市要参照长江干流整治试点模式,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生态环境部的新标准、新要求,完成长江支流入河排污口的核定工作,出台入河排污口名录,编制整治方案,启动入河排污口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到2025年,全省长江入河排污口要基本完成整治,城市建成区要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切实解决污水违规溢流直排问题,形成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监督管理长效机制。长江入河排污状况要得到全面改善,早日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的信任和嘱托。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