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3日,云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在普洱市召开全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现场推进会议,聚焦今年年底实现“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清零’,县级城市消除60%以上”的目标,打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百日攻坚”战。
云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2022年8—11月,组织4个专项组80余人分赴全省26个城市,对建成区内260余条河道水体开展拉网式排查,核实录入国家监管平台城市黑臭水体34条,督促指导涉及任务的10个城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示并科学编制《“一河一策”系统化治理方案》,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保质、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等技术路线,持续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完成治理2条、工程进度90%以上10条、60%以上18条、25%以上4条,当前整治任务仍然艰巨。
会议组织现场观摩学习了普洱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经验和成效,听取了各城市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会议强调,要严格落实省领导的重要批示指示,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攻坚冲刺,综合施策持续推进源头污染治理,切实提高“百日攻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细化“百日攻坚”工作方案,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网,倒排工期、抢抓进度,精准施策,抢抓今年汛期后的黄金期,全力抓好“百日攻坚”冲刺,确保整治工作快速落实、按时完成任务。
会议强调,要紧扣“五个紧盯”、压实“五个责任”,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乘势而上,坚决打赢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百日攻坚”战。
紧盯目标,压实政府主体责任。紧盯2023年底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清零”,县级城市消除60%以上的目标,压实城市人民政府黑臭水体治理的主体责任,建立“百日攻坚”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明确责任、统筹协调、系统治理,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紧盯投入,压实资金筹措责任。城市人民政府统筹发展改革、财政等相关部门,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拨付,引导社会资本,保障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资金需求。
紧盯进度,压实牵头整治责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城市相关部门,统筹协调河道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乡村、工业和种植业等,精准施策,统筹实施城市更新、海绵城市、排水防涝、雨污分流改造等相关项目,完善流域综合协同治理体系。
紧盯成效,压实水质监测责任。生态环境部门定期组织对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开展透明度、溶解氧(DO)、氨氮(NH3-N)3项指标水质监测,持续跟踪水体水质变化,确保治理成效。
紧盯管护,压实河长巡河责任。按照《云南省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要求,紧盯黑臭水体治理、宣传、引导和管护,压实各级河(湖)长日常巡河责任,严禁垃圾乱丢、污水直排、洗车污水、餐饮泔水、施工泥浆水等从雨水口直排入河等问题发生,切实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