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广西实施重点流域、海湾、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广西持续推进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重点流域、海湾、湿地保护修复取得显着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7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滨海湿地整治修复面积2641公顷,近岸海域海水优良水质比例达94.5%。
2022年,广西11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2%以上,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9个市进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排名前30名榜单,其中柳州市自2020年起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
在水资源保障方面,大力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南宁市、北海市被水利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级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2022年全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3.2%。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截至2022年底,城市平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52%,年度增幅位于全国第三。在水生态保护方面,完成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推进桂林漓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开展长江、漓江及洪潮江等流域水生态调查评估试点,实施南流江、钦江、罗江等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持续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广西统筹推动陆源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持续为优,2022年优良水质比例达94.5%,优良水质比例连续11年位列全国前三。截至今年6月底,广西2019年至2022年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7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共完成滨海湿地整治修复面积2641公顷,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呈现健康状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广西近岸海域发现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超过300多头,涠洲岛布氏鲸识别头数52头,自然岸线保有率达37.15%,优于国家规划要求。北海银滩岸段入围国家第二轮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评选。
目前广西共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自治区级重要湿地44处。推进左右江与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珠江一西江千里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和森林质量提升项目,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共实施12个湿地项目,修复湿地水体面积超过171公顷。全面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累计实施红树林营造622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1639公顷。在广西多处湿地持续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勺嘴鹬、灰鹤越冬种群,而且数量不断增长。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