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对2022年度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的通报》,对真抓实干明显成效地方予以激励,滨州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及相关财政资金预算执行率均居全省前列,获得省级生态环境领域督查财政激励资金500万元,是全省获得该项激励的3个地级市之一。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滨州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碧水保卫战各项任务目标,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加压奋进、治污攻坚,“治水”“净水”“管水”能力显着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进中提质、稳中向好。
坚持精准治污,着力“治水”。对42个重点直排河污染源“飞行监测”,发现问题立即交办。深度开展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排查,消除污染隐患。全面完成1379个入河排污(水)口清理整治,在71家工业企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处规范化建设、8家重点排污口处安装自动监测微站,实现全天候监控。
坚持科学治污,着力“净水”。坚持减污降量,协同推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逐步实现城市和重点园区污水处理厂外排废水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根源解决雨污混流、污水溢流问题。坚持技术帮扶,针对直排入河企业和污水处理厂,指导帮扶脱氮工艺升级改造,最大限度削减外排水总氮浓度。坚持生态扩容,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目前沾化区城北工业园人工湿地项目已建成投用,无棣县新海工业园人工湿地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坚持依法治污,着力“管水”。聚焦河流一线,深入河湖现场发现问题,逐条支流沟渠溯源排查、研究分析,精准找出问题短板,消除水质安全隐患。加强公安、环保联勤联动,严厉打击涉水环境违法行为,形成持续高压震慑。依托智慧环保平台,构建“涉水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河流断面”全链条监测体系,实现24小时监控预警。夯实制度建设,联合财政部门共同发力,实现资金项目“储备-分配-实施-监督”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资金及时落实到位、项目及时落地实施、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2022年,滨州市18个省控及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消除Ⅴ类水体,其中,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63.6%,超出省分解下达的年度目标27.2个百分点,实现历史新突破;城市水质指数同比改善10.16%,改善幅度列全省第3位;中央、省级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执行率92%。
2023年1—5月,滨州市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保持63.6%;城市水质指数同比改善4.51%;5条入海河流和3条过境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同比总体改善38.72%;春季(5月)近岸海域优良面积比例100%,同比增加18.6个百分点。
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将聚焦市委“1+838”工作格局和“1+8+1”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体系,坚持协同治污、制度约束,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水环境品质更美,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美好景象永驻,奋力谱写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水生态环境保护新篇章。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