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流径德清、余杭的东苕溪
如今,漫步在东苕溪边,昔日“百里溪流见底清,苕花苹叶雨新晴”的美景已重现。这背后,是多年来杭州市余杭区和嘉兴市德清县贯彻“八八战略”跨区域合作治理东苕溪(以下简称苕溪)的协作成果,是苕溪沿岸百姓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后的收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品质生活幸福感的不断提升。
苕溪位于浙江省北部,流经余杭、德清等地,是浙江的八大水系之一,也是太湖的主要支流。苕溪是余杭主要水源,曾集中了三个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千岛湖配供水工程通水后,老百姓还是离不开苕溪水。
如今水清景美的苕溪,十年前还时常发生水环境污染事件,苕溪治水之所以能取得明显的成效,离不开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落地。
过去,在德清县下渚湖街道,老百姓都以养殖业为生,主要养生猪、河蚌、龟鳖,以及一些高密度的鱼类,污染非常严重。下渚湖距离东苕溪只有几百米远,这里的水系和东苕溪直接相通。养殖业的污水,也就直接排到了苕溪,这让对岸从苕溪里取水的余杭区深受其苦。
德清县东苕溪流域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余杭区饮用水源的安全。2018年,随着对“两山”理念的践行,余杭区和德清县就治理苕溪水翻开携手合作的新篇章,两地建立首个跨行政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年度补偿资金1500万。每月对苕溪奉口、仁和两个取水口进行联合采样,检测的结果不仅是两地动态调整协作治理措施的数据参考,也是生态补偿协议的执行依据,每月若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及以上,余杭区将按约向德清县拨付补偿资金。
补偿协议的签订不仅让德清县有了更多的积极性,也促使两地加强协作,在补偿协议的基础上,余杭区与德清县相关部门又签订了流域共治框架协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实施联合巡河、联合执法等护水活动。
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实施以来,德清县的苕溪水质都达到了要求,5年生态补偿资金累计750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德清县苕溪沿线的水生态治理和相关项目投资。
如今的苕溪,植被覆盖较好,水生生态系统相对独立,拥有不少独特的鱼类。污水治理、生态保护、禁渔等措施,为鱼类创造了一个适合繁衍的良好家园。也就是在这样清澈见底的小溪流中,苕溪鱲才能被人们发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带来了苕溪鱲,也带来了苕溪流域物种的丰富,800多种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鸟类中的“东方宝石”朱鹮也在下渚湖野外自然繁衍。
饮用水水源保护是关乎居民饮水安全的大事。余杭区委区政府始终将该项工作作为重大民生保障工程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和规范化建设,成立由区领导任组长,发改、住建、林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及各镇街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及苕溪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实施意见》《东苕溪饮用水源地长期保护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不断健全完善饮用水源地管理机制;规范苕溪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强化监控预警、风险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同时,深化水源地综合整治,落实水源地保护巡查监管制度,开展举一反三排查整改。目前,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有效保障了饮用水源安全。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