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重庆:水“害”变水“利” 幸福一座城
重庆:水“害”变水“利” 幸福一座城
发布日期:2023/4/18 14:30:41
    重庆主城向西,两山夹一谷之地便是重庆市璧山区,对于这个山谷之间的城市来讲,“水”如同生命一般的重要,但要命的是,璧山区内无过境河流和外来水源,仅有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为三条主要河流,72条支流溪河组成了区内的地表水系格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556立方米,属缺水地区。

    缺水之城更重治水之道。近些年,璧山区以璧南河治理为抓手,开启“美丽河幸福城”的建设,经过匠心治理和深化改革,已把璧山这座缺水城,建设成了一座造福于民的生态宜居之城,绿水青山释放出蓬勃动力,更是促进了璧山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观音趟湿地公园 余常海摄

    “干渴”的城市

    曾几何时,璧山人对水既渴望,又害怕。

    璧山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杰是璧山本地人,他告诉记者所谓的“害怕”,实际上是水对曾经的璧山城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首先是缺水。”张杰告诉记者,璧山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101毫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有556立方米,仅为重庆人均水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每遇干旱,璧山人畜饮水就出现困难,极度制约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

    其次是污染。发源于璧山区,最后于江津区汇入长江的璧南河,是璧山的母亲河,流域面积达452.7平方公里,占了区域面积的42.7%。10多年前,璧山城区遍布作坊式制鞋、建材水泥等粗放型加工业,低端制造业野蛮生长,污染养殖场所叠加污染,导致流经城区的璧南河水质为劣Ⅴ类,臭气熏天,人不愿住、商不愿往,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是水灾。由于璧南河及支流两岸垃圾泥土乱堆乱倒,导致河道淤积堵塞,城区璧南河防洪能力不足,每遇暴雨,城区都要受到水灾。2007年的一场“百年一遇”特大暴雨,曾让璧山城区受尽苦楚。

    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面对问题,璧山区选择迎难而上。从2010年开始,璧山区就根据全区域缺水的发展“瓶颈”,提出了一个突破发展“瓶颈”的主攻方向:把水利作为璧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来抓,把治水作为营造发展环境的基础来夯实。

    水“害”变水“利”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水。”璧山区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周志光告诉记者,璧山区誓将水“害”变水“利”,按照这一发展观念,璧山区制定了“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水、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治水措施。

    璧山区首先对璧南河实施了“河内清淤、河外截污、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的治河技术路线;在水与城市和谐共融上,明确提出了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海绵城市”的目标。而这些具体的目标和措施,都通过规划先行,按期完成的路径,一步一步地实施。



    秀湖公园 余常海摄

    治水先治污。

    璧山从对河水及水源造成“伤害”的污染源治起,璧山区先后关停污染企业741家、有污染的养殖场500多家,堵住了污染源。

    对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是治污的重要一环。璧山已先后建起57座污水处理厂站,新建改造雨污分流管网1000余公里,实现了对全流域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保护好水资源不受污染,这是璧山治污的一项硬措施。璧山区对全区所有的山坪塘养鱼合同中止,全面实施清水养鱼,消除了肥水养鱼对山坪塘和河库水质的污染。



    秀湖公园 余常海摄

    在治水上,璧山则加快了水利设施的建设,把有限的水资源尽可能的留在璧山。近5年,就新建成中型水库1座,扩建中型水库1座,新建和扩建小型水库15座,整治扩容山坪塘2800口,新增蓄水能力近6000万立方米。

    在开辟水资源上更是创新的开启了“中水回用”。中水即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也是国际公认的“城市第二水源”。通过对中水的再利用,不仅可节约水资源,还能降低用水成本。

    “中水回用工程采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的准Ⅳ类水质供应。”碧清水务总经理张长虹记者介绍,污水通过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二氧化氯或次氯酸钠消毒后稳定达到准四类水质标准,已优于再生水国家标准,污水厂出水直接作为中水回用水源,通过衡压供水设备进入中水管网供水系统。

    目前,璧山区已建成中水处理设施15处,每天可提供近19万吨中水用于车辆清洗、道路消防、建筑、市政环卫、园林浇灌、景观用水、河流补水,全区的中水回用率已达到44.8%,不仅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河流水质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提升水环境

    近些年,壁山在城市快速发展中,水生态环境得到了同步发展。在城市扩张中,坚持“遇沟不填、遇水架桥、水系保护优先”的原则,做到了大水体建水生态主题公园,小水体现原貌,大河沟不覆盖,小河沟建湿地,水体连通现清流,使城市建设实现了山与水、水与城、城与人的和谐共生。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生活、城市环境用水激增,但璧山再没“喊渴”。2022年全区用水总量达到2亿立方米,但由于通过新建水库拦蓄水,实施长江铜罐驿提水工程,通过中水的循环利用、节水措施的落实等,工业、生活用水、城市环境用水等都得到了保证。

    而随着长征渠引水工程的提前谋划和渝西水资源配置璧山段工程、璧山城市新区水厂扩建工程的建设,璧山当前和远期供水不足问题已圆满解决。

    80余平方公里的璧山城区内,拥有蓄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的景观防洪水库30余座,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拓宽加固、两岸绿化而形成的生态型河流风景线长达50余公里。璧山城市已成为“水网密布、水光潋滟、人水和谐”的一座充满水灵气的城市,整个城市形成了一幅“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大美画卷。

    生态幸福城

    如今的璧南河,已是碧水清清鱼欢跃,两岸花香人水亲。沿河两岸已成为城市居民休闲观光的“风景区”。区域内的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等35条主次河流,全面消除了Ⅴ类及以下水质,其中三条主河流监测断面稳定达到Ⅲ类水质。



    枫香湖儿童公园 余常海摄

    宜居的生态之城、公园之城,是新时代治水兴水带给璧山人最美好、最和谐的家园。目前,璧山城区内所建成的南河公园、观音塘湿地公园、秀湖湿地公园、秀湖露营公园、东岳湖体育公园、枫香湖儿童公园、古道湾公园、御湖公园等星罗棋布,大小水生态湿地公园多达36个,已使璧山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之城,生态之城,亲水宜居之地。

    生态绿色经济为主的高质量发展,是水给璧山人带来的振兴动力。在治水兴水过程中,璧山的经济实现了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其国家级高新区已建成30余平方公里,入驻科技型企业1400多家,2021年璧山GDP增速达10.4%,居全市第一。水也形成了强大的招商引资吸引力,吸引了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璧山。水也成了璧山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源泉”,如投资7亿元的秀湖公园,回收的是100余亿元;投资1.7亿元建的枫香湖儿童公园,不到一年就回收了45亿元。

    而伴随着“幸福河”的建设,璧山在近几年中,已拿到了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等20张国字号的名片。

    来源:中国环境APP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荆门城南防洪调蓄池及配套雨水管网项目投入
西宁市持续推进地下管网更新改造项目
广西:“一张图”筑牢城市排水防涝安全防线
安徽:这些领域将全面使用再生水
广东水经济项目再获亿元级投资,生态绿水“
8.8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精准支持湖北1
重庆农村黑臭水体已经实现全面全域动态清零
10个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拟获中央财政
河北再添15个省级美丽河湖,总数已达26
重庆沙坪坝智慧防涝系统发力 南开下穿道“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6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7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8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9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