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安徽省亳州市全体基层河长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关于“河长制”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河长制责任落实,对辖区内的河流进行全面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宣传为抓手提升全民护河意识。亳州市在通过召开乡镇专题部署会、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车载广播播放等传统方式进行河长制宣传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创新保护河湖宣传模式,开展有奖问答、有奖举报、文艺比赛等有奖宣传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扩大宣传覆盖面。并且探索利用抖音、微信等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新兴视频媒体平台,宣传河湖保护知识,不断调动全市人民对河流保护的参与意识,形成共管共治共护的浓厚氛围。
以台账为参考记录基层河长的艰辛。亳州市坚持将“河长制”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来抓,针对巡河排查出各村、各河段存在的污水、树障、垃圾、周边养殖场等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问题,实施“问题归零”督导法,切实将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并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巡查台账和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督促跟踪整改,直至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同时,镇与村之间签订了河长制工作目标责任书,镇村联动,镇级河长1月巡河2次,村级河长1周巡河1次,保证河湖环境管护全覆盖、无死角。
以现场为明鉴展现基层河长工作实效。亳州市采用“人+机械”方式分别对河面零散垃圾和河道陈年垃圾进行深入清理,实现河面无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河坡种植、无排污口的目标,全面提升整治标准。目前已累计清理河道2700余公里、水面面积约37平方公里,各类垃圾2081吨。并全面完成36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整治268条农村黑臭水体。全市13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2.3%,水质优良比例同比变化率为23.1%,水质优良比例变化较好情况居全省第一。
据悉,亳州市将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并有序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同时,持续开展排查整治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边查边改,依法依规逐步整改到位;保持“非法采砂”高压严打态势,巩固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成果。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