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潋滟晴方好,正是太湖风光佳绝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太湖流域在经济总量增长1倍多、人口增加近320万的背景下,经各方共同努力,太湖水质藻情持续改善,生态持续恢复。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强化源头治理,全力推进控源截污,大幅削减入湖污染,太湖连续15年实现了安全度夏目标。
太湖美 美在水清岸绿
“我们将紧紧围绕太湖治理‘两保两提’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太湖应急防控各项工作。”3月1日,2023年度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工作全面启动。江苏第16年吹响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的“冲锋号”。
时光回溯到2007年,太湖蓝藻大面积暴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遭受污染。太湖蓝藻事件发生以后,江苏省明确要求太湖治污要实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最严厉的整治手段,建立最严密的监控体系,实行“依法治太”“铁腕治污”“科学治太”。
找准“病根儿”,才能治好病。江苏省全面推进综合治理、狠抓应急防控工作,双管齐下,用15年的时间,治病开方、对症下药。
从2020年起,江苏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牵头,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太湖办)、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成立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前方指挥部,抽调业务骨干,安全度夏期间常驻太湖一线,靠前指挥,全面排查流域支浜水质状况,不间断开展督导和专项交叉执法检查。
“水陆空天”立体监测预警体系也为太湖保驾护航。“流域建成419个水质自动站,实现对5大湖区、15条主要入湖河流、124个重点断面、跨界重要河流断面‘全覆盖’,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等手段,实现对水质藻情的精准研判。”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太湖水污染防治处负责同志介绍。
太湖蓝藻今如何?江苏目前已建立蓝藻水华面积多部门会商、与蓝藻面积挂钩的地方负责同志一线指挥等制度,蓝藻打捞、处置能力达6万吨/日,2018年以来累计打捞蓝藻990万吨。
饮用水水源地供水怎么样?以太湖为水源的城市全面实现双源供水,流域49个自来水厂全部实现速度处理,以太湖为水源的水厂全部安装除藻处嗅装置,保障供水安全。根据引江济太水量调度工作机制,2018年以来望虞河累计调水入湖量达32.4亿立方米。即使在2022年太湖流域遭遇罕见高温少雨极端天气,安全度夏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太湖8个水源地水质保持良好,自来水出厂水水质全面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
太湖美 美在宜人宜居
“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清,水底鱼虾肥”一曲《太湖美》,唱不尽三万六千顷波涛、七十二峰苍翠的旖旎风光。现如今,《太湖美》的歌词,已成为“太湖美”的现实。太湖美了,家门口的河也美了。提及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后的变化,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勤新村的村民竖起了大拇指:“村里的卫生环境变好了,苍蝇蚊子少多了,村头河道也变清了。”
徜徉太湖之畔,望着绿水青山,伴着鱼米之香,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水中的“污染”要管,岸上的“根子”也要拔。江苏在全面推进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提升污染治理能力上出了“五招”。
一招抓强化规划项目引领。构建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规划体系。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联合有关部委印发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提出了太湖的新定位和太湖治理的新目标任务。江苏分解落实总体方案,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021—2035年)》,以及《太湖生态清淤专项规划》《江苏省太湖蓝藻打捞处置及综合利用专项规划》《江苏省太湖流域农业控源减排专项规划》《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江苏省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等行业规划。组织流域5市28个县区编制市县“十四五”太湖治理规划,建立市县治太项目库。
二招抓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推进流域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染物限值限量管理。开展化工园区(集中区)环境治理工程,启动“一园一档”系统建设。太湖一级保护区全部建成“无化区”。深入推进太湖流域电镀行业环保整治,淘汰电镀行业落后产能,清理违法违规项目。完成流域“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工作,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巩固整治成效。
三招抓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开展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全力推进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持续提高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截至2022年底,苏南五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78%。
四招抓提升农业养殖污染治理能力。优化调整养殖区域布局,完善治理利用技术体系,开展池塘生态化改造,制定印发江苏省《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作为地方强制性标准。大力推动畜禽养殖整治提升,规模以上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五招抓排污口整治工作。对太湖流域163条骨干河道、106个湖泊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印发规范化整治指南,明确各类各级排污口排放标准和整治要求,组织流域各地“一口一策”开展整治。
“五招”成效怎么样?野生动物来点赞。“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好不好,除了水质干不干净,生物物种是否丰富、生态系统是否平衡也很重要。”近日,无锡市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取得终期成果,共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6种,占全省分布的157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42%。从空间分布看,大部分保护鸟类分布在环太湖的省级或国家级湿地公园中。这里成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
太湖美 美在久久为功
“今年省两会期间,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参加无锡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更好呈现‘太湖明珠’之美,治理好太湖母亲湖,让无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永远的太湖明珠。这体现了省委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太湖治理的高度重视,对无锡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期许。”人勤春来早,春来人更勤。立春刚过,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与无锡市委、市政府在无锡举行厅市会商会议。
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必须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水,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太湖。”
太湖治理仍处在爬坡过坎、负重前行的关键阶段。推进太湖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工程。江苏铁腕治污成效显现,但仍需久久为功。如何更好“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
2022年10月底,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021—2035年)》,围绕“控源减污,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的主线,明确了下阶段太湖治理的七大重点任务和九大工程。
“到2025年,太湖水质总体稳定保持在地表水IV类及以上,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和蓝藻水华暴发强度得到基本控制,力争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太湖水污染防治处负责同志说,江苏将从强化目标任务考核、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应急防控着力。
深化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染物限值限量管理。充分运用水污染物平衡核算成果,精准提高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到2025年全面实现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质、分类处理。完成太湖流域排污口整治、涉磷企业整治等工作。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
严格执行《江苏省太湖蓝藻暴发应急预案》,持续提升应急防控能力。加大对蓝藻打捞工作处置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蓝藻打捞效率,拓宽藻泥资源化利用途径。强化应急防控,为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夯实基础。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吴侬软语唱不尽水清岸绿、美丽宜居的太湖美。大美江苏,向美而行,湖水碧澄里有幸福绵长。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