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孝感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海绵示范城市建设。所谓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广场、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净化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面源污染,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一种全新城市发展方式。面对机遇孝感如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实现海绵示范城市的创建,成为了必须要攻克的新课题。
建立和完善系统的体制机制,特别是从地方立法的高度来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是回答好这一现实课题的重要切入点。出台《孝感市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海绵条例(草案)》)既是建设海绵城市示范城市目标考核的内在需要,也是为海绵规划建设远景落实的坚强保障,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
2022年初,为更好完成中央交代的任务,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应市住建局请求,经孝感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报经市委批准,我市将《海绵条例》列入2022年度立法计划。
2022年3月22日,市人大召开《海绵条例》立法起草工作部署会,成立由市人大副主任叶华任组长的法规起草工作专班,制订了立法起草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部署了进度安排。
按起草工作方案,市住建局聘请湖北工程学院地方立法研究中心作为第三方加入到立法工作专班,立法工作开始有序,有效地推进。
在立法过程中,起草工作专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法规制度设计进行了详实的分析论证,将孝感平原湖区海绵城市建设特色融入到《海绵条例》,力求突出“孝感经验”。
5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召集市住建局、起草专班开会研究立法工作思路。
6月12日,市住建局组织召开研讨会,确定了《海绵条例(草案)》结构并从专业技术角度进行初步论证。
6月14日,市人大调研组,在孝感城区开展《海绵条例(草案)》立法调研。实地查看孝感市中心城区重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相关市直部门、项目建设单位和法规起草专班有关情况汇报。
6月16日—17日,起草专班赴池州调研考察学习。通过对池州天堂湖、百荷公园实地考察,与池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负责人座谈,全面了解到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工作成绩和学习了先进的立法经验。
在此基础上,起草专班于7月22日提出初稿讨论稿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与此同时,起草专班深入研究学习上位法、同位法及相关政策性文件,经过反复研讨、推敲、打磨,于8月中旬形成《海绵条例(草案)》。
《海绵条例(草案)》的完善坚持走实事求是路线,汇集了外地、本地各单位智慧,充分解放思想,广泛凝聚共识。
9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召集市海绵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住建、水利、城管委、司法等政府部门以及市人大环资委、法制委、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机构负责人对草案进行研讨,提出对整体结构和部分条款的修改意见。
10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召集市住建局、司法局、资规局、城管执法委等政府部门、湖北澴川国投公司以及市人大环资委、法制委、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机构负责人对草案修改稿再次进行研讨,对部分条款提出了修改意见。
2022年11月28日,市人民政府第七届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海绵条例(草案)》。2022年12月14日,《海绵条例(草案)》顺利通过了市七届人大常委第九次会议的审议。下步计划尽快完成《孝感市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条例》2023年4月完成市人大二审,6月完成三审,力争2023年9月表决通过后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立法工作进入人大评审环节,标志着孝感海绵城市建设即将迈入法治时代,实现了海绵城市建设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接下来,孝感将做好立法“后半篇文章”,用法治力量进一步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有序组织推进实施,严格落实系列制度文件,持续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缓解内涝,打造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在2023年工作中,市海绵办将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加快完善规划、健全机制、全域管控,力争进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先进行列。将对标对表省党代会“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目标,切实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孝感城市建设、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更新,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为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夯实生态基底。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