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水利部、财政部近日公布2023年至2024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市区名单,40个县市区获34.3亿元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支持。至此,共有4批167个县市区获得177亿元中央资金支持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
何为“水美乡村”? 2021年,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宣布,将正在全国首批55个县(市区)进行的“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更名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同时开展2021年新一轮试点。
记者了解到,试点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期限为两年,旨在以河流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集中连片统筹规划,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注重岸上岸下同治,将生态理念贯穿其中,统筹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清污治污、人文景观打造,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同时,将重点解决农村水系存在的防洪标准低、淤塞萎缩、水域被侵占、河道脏乱等问题,补齐农村水利突出短板,以中小河流和湖塘为重点,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来自水利部的信息显示,从已完成建设的试点县看,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水系生态环境,增强了区域防洪和灌溉保障能力,带动了区域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县域综合治水样板。
各地展现哪些新亮点? 碧水环流、沟岸常青、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不是江南水乡,而是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农村展现的场景。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周湾村、石桥镇杨庄村等地,泗水河、麦河等大小河系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再现美丽风光。这是卧龙区通过水系连通项目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打造水美乡村的一个侧影。
自卧龙区被确定为首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该区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集中连片、统筹规划,着力恢复农村河湖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全力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综合治水示范样板,构建了“沟渠为线、坑塘为珠、串珠连线”的农村生态水网新格局,为白河上游地区的水利及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引领的思路和经验。
依托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重庆綦江区打造集科普、休闲、旅游、健身于一体的特色水景,如今已成为当地新晋网红打卡点,每到节假日游人如织。
在重庆梁平区,则针对辖区浅丘型河流的特点,利用生态河道穿针引线、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和农耕文化,在治理中融入“抬儿调”“癞子锣鼓”“稻草草把龙”等非遗文化和“来夫子”等特色人文元素,打造了“水孕明珠·生态龙溪”“水育良田·农旺渔兴”“水润梁山·活力原乡”等精品工程,推进乡村旅游全面升级。
江西德安的做法重在清除堵点,贯通农村河道“血脉”。通过与河长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德安以博阳河水系为脉络,以流经村庄为节点,以13个乡镇景点为重点,水域岸线并治,村镇并治,让河流活起来、景点靓起来、岸线美起来。
水利部最新统计显示,前3批127个试点县市区通过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已治理河流长度7000余公里,治理农村湖泊塘坝1529个,防洪除涝受益面积1.6万平方公里,水源涵养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760平方公里,补充生态水量8.49亿立方米,新增废污水处理能力794万吨,受益村庄5482个,受益人口903万人。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