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坚持陆海统筹,以改善近岸海湾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为着力点,大力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在全市率先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销号工作。
综合统筹“湾长制”,下好全区“一盘棋”
岚山区坚持“科学治水、河海兼顾、陆海同治”理念,用“站在水里看岸上”的视角,以发现入海排污问题为抓手,倒逼岸上污染源治理,打通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以入海排污口整治“小切口”推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大提升”。
岚山区以“湾长制”为抓手,统筹协调全区入海排污口整治重点难点问题,打通横向部门壁垒,全区上下拧成“一股绳”,各职能部门按照“对口办理”原则,指导沿海镇街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制定实施《岚山区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压实有关部门和沿海镇街责任,建立起“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湾长制”办公室和区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确保压力传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下好“全区一盘棋”。
“高科技+笨功夫”,排污口管理“户籍化”
岚山区采用无人机航测等先进技术手段,高效搜索污染源和疑似排污口,现场核查人员用“笨功夫”“细功夫”对排污口逐一进行现场勘探,并将溯源照片及视频上传至入海排污口排查监管系统。通过“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线上审查”模式,系统整合入海污染物调查信息、污染源监管信息,查清“污染单位—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纳水体”的排污路径,建立责任明确、关系清晰、问题清楚的排污口管理台账和“一口一策”技术档案,对全区入海排污口做到“应查尽查,有口皆查”,共排查各类入海排污口170个。
“一口一码”,实施“户籍化”管理。将全区入海排污口分为工业企业排污口、农业农村排污口、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城镇雨洪排口等7大类10小类,按照“行政区信息+单位名称+排污口类型”的规则进行命名,结合国家编码标准和要求,以“唯一性,可扩展性”的原则赋予每一个排污口身份编码,实施“户籍化”管理。树标立牌,实现“扫码监督”。岚山区为39处重点入海排污口量身定做了基本信息标志牌,创新喷绘“二维码”身份标识,使每个入海排污口都有一张个体“电子身份证”。居民可通过“扫码”准确掌握排污口名称、编码、类型、责任主体、经纬度、排水去向、监督电话、远近景照片等详细信息,充分接受社会监督。
“一口一策”盯重点,动态管理“精细化”
岚山区实行“一口一策”,对170个入海排污口逐一明确排污口整治标准、具体措施及完成时限,分类别、分区域实施入海排污口整治。结合岚山区实际,将工业企业排污口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列入整治重点,督促日照钢铁有限公司、中粮黄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施3台(套)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优化合并企业厂区雨水排放口29个,清理取缔工业生产废水排污口9个。积极争引省海洋环境生态补偿资金及配套资金76万元,实施岚山头街道轩辕门入海排污口治理工程和杨家庄子雨污分流工程,通过对河道清淤硬化,设置截流堰2处,将污水截流至污水泵站,泵至云通水务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新铺设雨水管道约300米,污水管道约1400米,实现“污水进厂、雨水入河、各行其道”。
建立入海排污口整治销号制度,岚山区各职能部门对销号现场逐一核查,整治进展情况上传山东省入海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动态更新,并组织对已完成整治的入海排污口开展不定期“回头看”,及时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做到整治完成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巩固一个,全区170个入海排污口全部通过省、市审核完成销号任务。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