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7月,通州区15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优Ⅲ率稳定保持在100%,5个断面达到Ⅱ类标准,汛期水质较去年显着提升。”水环境改善的背后,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整治水环境和治理水污染的深入攻坚。今年以来,通州生态环境局突出治污设施建设与溯源整治“两手抓”,通过协同推进“岸上水里”双向治理,严格落实“考核、补偿、预警”三项机制,进一步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
据了解,通州生态环境局先后开展“首季争先”“对标进位”等水环境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围绕工业企业、支流支浜、畜禽养殖、入河排污口等开展溯源排查272个点位,梳理汇总污染源清单和问题清单,形成整改措施42项,因地制宜制定“一断面一方案”,动态更新、挂图作战。
针对汛期水质不稳定的情况,开展了排涝泵站拦蓄污水专项整治,对重点断面上游10公里范围内开展排涝泵站拦蓄污水的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在2021年城镇水污染物平衡核算过程中,通过对14个镇(街道)生活污水的产生量、收集量、处置量建模分析,测算出污水收集治理能力缺口,提出管网及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方案,为城镇污水收集治理“查短板”“找漏洞”提供有力依据。
在全面分析断面达标形势的基础上,通州生态环境局将重点工程优先向考核断面达标、向短板补齐上倾斜,排出2022年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4类62项,投资额约7.9亿元,目前已开工59项、完成34项。
岸上,通州生态环境局在全区农田退水治理取得“零突破”。针对重点考核断面,平潮镇、十总镇、金沙街道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开展3个农田退水治理工程,覆盖高标准农田面积1.6万亩,有效收置农田退水面积0.55万亩。精心组织农田退水水质监测,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施肥前后、降水前后等重要时期进行水质监测,对比评估农田退水生态拦截效果,为农业面源污染精细化监管奠定基础。同时,该区在池塘绿色养殖方面也得到提升,全区15个200亩以上养殖场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生态治理,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推进中,通州区克服疫情封控影响,加速推进23个生活污水管网工程和1.3万户农村散户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招投标、施工进场,确保项目高标准按时完工。
水里,通州区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工程18项,实现水系贯通,保障河道自净能力。目前,九圩港流域的亭石河、九洋河综合治理工程均已完成,平五片区区域治水控导工程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入江支流大李港、小李港闸和公字涵洞3座出江涵闸主体已完工,极大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
为确保“岸上水里”双向治理得到有效保障,通州生态环境局严格落实“考核、补偿、预警”三项机制。
一是用好考核指挥棒。将水环境质量、水污染治理、水环境建设等纳入区级污染防治攻坚考核,旬检查、月通报、季度考核,进一步压实治水责任。二是用好生态补偿机制。紧扣考核断面,扩大补偿范围,完善补偿机制。在原有6条重点等级河道20个补偿断面的基础上,将补偿范围扩大到11条重点等级河道35个补偿断面,实现重点断面全覆盖,用经济杠杆调动镇街治污积极性。三是用好水质预警通报机制。完善水质预警机制,健全区镇部门三方联动预警处置机制,发现水质超标第一时间报送断面水质负责人,组织镇街迅速开展断面周边及上下游污染源排查溯源监测,制定方案落实应急措施,直至解除预警,实现“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督查”闭环管理。在强化对全区18座水质自动站运行监管中,通州生态环境局今年以来已印发水质月报7份,发出交办单和预警函19份,针对水质自动站超标以及部分重点断面开展现场溯源排查监测28次,有效处理处置自动预警500余次。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