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中共云南省委召开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场发布会上获悉,云南省采取多种有力举措,切实强化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顶层设计,推动精准施策系统治理走深走实,近年来湖泊水质逐年见好。
云南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嵩介绍,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0,人口占全省的1/7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4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1/5以上,是云南的粮食主产区,也是云南人口最密集、人类活动最频繁、经济发展最集中的区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
着眼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工作提质增效,云南省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工作。
全面实施“湖泊革命”攻坚战。2021年9月28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湖泊革命”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严格九大高原湖泊空间管控。开展九大高原湖泊“两线”划定工作,印发《关于九大高原湖泊“三区”管控的指导意见》,提出30条管控意见,从严管控九大高原湖泊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三区”。坚持依法依规治理。随着湖泊保护形势的不断变化,九大高原湖泊现行管理保护条例与保护治理要求不适应的问题逐渐凸显。云南省依据“两线”划定成果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修改工作。省级湖长认真履职。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挂帅、率先垂范、带头巡湖,九大高原湖泊省级湖长均由省委常委担任。6月1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暨2022年度省总河长会,专题研究部署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工作。不断完善湖泊保护治理长效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湖)长制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各级河(湖)长、总督察、副总督察、河长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河(湖)长联系部门和河长办主要职责和任务;出台《关于加强九大高原湖泊监督检查的意见》,明确党委巡视巡察、人大常委会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河(湖)长制督察、湖泊管理局监督、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的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工作监督体系,分类明确监督内容,整合监督力量。六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8年起,省级财政每年投入36亿元用于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2021年起增加至42亿元,并创新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高原湖泊保护治理。
经过云南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与2012年相比,2021年,抚仙湖、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洱海水质由Ⅲ类提升到Ⅱ类,阳宗海水质保持Ⅲ类,滇池草海水质由Ⅳ类提升到Ⅲ类,程海水质(氟化物除外)达到Ⅳ类。
高嵩表示,下一步,云南省将紧紧抓住减少入湖污染负荷这一核心,从源头抓起,用治本之策,抓好湖泊保护治理工作。
治污水。大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村庄生活污水、工业和旅游业污水、黑臭水体治理,构筑全流域、全方位、全时段水污染防治体系;治农业面源污染。坚持标本兼治,来一次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大力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幅削减入湖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治垃圾。做好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理,规范整治垃圾填埋场,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改善湖泊水生态。既要通过源头治理,控制污染源,也要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得到整体改善。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