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记者走进了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城。傍城而过的恩江,流水潺潺,清洌可鉴,一幢幢高楼倒映在碧水中,勾画出一幅“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美丽生态画卷。
近年来,永丰县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建立和完善县、乡、村、组四级河长组织体系,统筹推进河湖与小微水体治理,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县地表水水质持续向好,今年6月份省考断面水质全省排名第20位。
四级河长呵护河湖
拿上垃圾钳、网兜,戴上草帽,穿上红马甲,永丰县古县镇洪渡村小组组长、河长张堂院从家里出发,冒着炎炎酷暑,前往藤八河巡河护水保洁。
藤八河洪渡段是张堂院的河长制“责任田”,全长700多米,每天巡河二三次。沿着藤八河,张堂院一路捡拾岸上垃圾、捞起水中垃圾、察看水质情况,还不时地劝离在河边玩耍的小孩。
“现在,我们村小组河长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不仅要关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饮水安全,还要关注防汛抗旱、河堤安全、防范溺水等。”张堂院介绍说。
永丰县在全市率先设立了村小组河长,将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延伸至村小组一级,健全河长制组织体系,建立“多员合一”机制,让村小组河长一人履行河长、巡查员、专管员、安全员等职责,有效解决了村小组河长、巡查员、专管员、河堤水库安全员等终端巡河护水队伍“多员林立”、职责不清等问题,实现“一龙治水”。
“设立村小组河长,延伸了河长制的保护触角,让每条小溪河、每个门塘沟渠都有人管护,真正实现河长制对全县水域的全面覆盖。”永丰县河长办负责人李运南说,目前,永丰县落实县级河长17人,乡级河长22人,村级河长245人,村小组级河长2008人。
为督促四级河长履职尽责,永丰县推出持续深化河长制改革实施方案,每季度对未完成巡河任务县级河长发送“提示函”,提示县级河长开展巡河活动,带动乡、村、组级河长巡河护水。今年以来,全县各级河长累计开展巡河76829人次,发现问题1025个,整治问题1025个,整治率达100%。
聚力整治小微水体
洪渡村小组,是藤八河和五团水交汇处。记者随张堂院走进村里,只见茂林修竹、清溪流淌、白鹭和鸣、古树苍郁,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爱好者纷至沓来。
“我们村水资源丰富,古树古宅也不少,但以前的村容村貌、生态环境没有现在、的好,精彩蝶变从小微水体治理开始。”张堂院见证了治水美村、治水育景的全过程。
“小微水体是指分布在城镇和乡村的沟、渠、溪、塘等,规模小、数量多、流动性差、自净化弱,这些小微水体犹如人体毛细血管一样遍布了永丰大地,关乎着全域水质安全。”李运南介绍说。
永丰县不断优化治水思路,将过去单一的河湖综合治理调整为现在的河湖与小微水体统筹推进治理,打出治水组合拳,控源截污、内源治理、修复生态,打造“水美乡村”,实现长制久清。
在具体推进中,永丰县从河塘沟渠治理、河道清淤、水系连通、雨污分流入手,统筹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清河行动、水域综合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打通“断头渠”、疏通“阻水沟”、清理“臭水塘”,连通村里村外的各条水系,引来源头活水,还村庄一泓清水、一泓活水。
“把村里小沟小渠还有池塘都打通了,以前的臭水沟、臭水塘都有了活水清流,到处干净得很。”“污水全都流进地下管网,环境好了,水质也好了。”洪渡村民对小微水体治理赞不绝口。
水具有流动性的,小河水清大河净。如今,永丰不仅恩江、孤江等大水系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流淌在村庄间的藤八河、麻江、沙溪河、君埠河等小溪流也呈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
水润永丰,如诗如画,一幅浓墨重彩的生态画卷正在永丰大地徐徐展开,尽显水韵之美,江美水美风景多。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