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龙湖区根据我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工作部署,与城市更新工作、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工作、地下空间建设工作、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相结合,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工作,海绵城市建设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渐显现。
海绵城市与地下空间建设的结合 ——昆仑山路(汕汾路-中阳大道) 改造工程 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污染物减排是城市管网改造工程的重要目标,减轻污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城市新建、扩建、改建的市政道路及排水设施要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实施,在有条件实施的区域逐步推进合流制管网改造,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提升流域水质。
由龙湖区负责实施的昆仑山路(汕汾路-中阳大道)改造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削减地表径流与控制面源污染。项目结合道路横断面设计,人非车道采用透水铺装,绿化带采用下凹式绿地。车行道雨水经过沉砂池过滤后流向绿化带,与土壤下渗后残余的人非车道雨水汇合,当绿化带蓄水高度达到20厘米时,将溢流至雨水管网,再统一排入涝沟。
“海绵城市”措施的采用,避免路面雨水直接进入下水管道,减轻排水压力;同时雨水经过过滤,减少雨天溢流淤泥进入涝沟,从源头削减水污染,优化水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与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的结合 ——龙湖区鸥汀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通过将海绵城市与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结合,龙湖区在保证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系统,根据河道岸坡坡度、水流特点和岸坡土质等因素进行生态治理,减轻洪涝灾害,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景观。
正在实施的鸥汀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位于市区下蓬围北部,包含11条主渠和2条支渠。工程建设以渠道整治为核心,重点提升渠道排涝能力,设计标准达到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一天排干;同时改善河道景观,完善片区污水管网系统,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按照海绵城市理念,项目在进行渠道清淤的同时,还建设了植草砖护坡,新建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采用透水砖和透水混凝土,在美化生态的同时,有效减少渠道两岸的水土流失和雨水地表径流对渠道的污染。
项目还新建截污管道,完善片区污水收集系统,防止污水入渠,提升渠道水环境质量。
项目规划新建两处生态雨水公园,选用污水净化能力强、耐污性高的植物进行绿化种植,有利于过滤水流、改善水质。
海绵城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结合 ——金珠园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是龙湖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另一重点,老旧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管网清淤、道路及绿化改造都融入“+海绵”的理念,逐步实现雨、污分流,雨水纳管排入河道,污水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系统提质,现状内涝逐步缓解。
正在改造的龙湖区金珠园小区采用透水步道砖铺设人行道,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文化广场和休闲健身场地,利用植草砖铺设生态停车位,多措并举削减地面径流,减少雨季排水系统压力。
小区根据地形划分为若干个汇水区域,将雨水通过植被浅沟导入雨水花园或下凹式绿地,进行处理、下渗,对于超标准雨水溢流排入市政管道。
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龙湖区海绵城市建设已开始在维护城市雨水管渠排水功能、减少雨水内涝灾害防治上发挥作用,今年区内50多个易积水点过半地点的积水现象近期已经有明显改善。
接下来,市海绵办将加强指导,结合龙湖区特点,重点跟进龙湖区的系统化实施方案以及专项规划编制,继续加强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工作、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工作、地下空间建设工作、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相结合,聚焦城市内涝,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来源:汕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