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份市政府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下称“华南所”)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我局积极推动协议落地见效,不断提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水平,推动水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一是精准识别花亭湖pH超标成因。花亭湖是我市重要的国控地表水考核水体,也是太湖县在用饮用水水源地。自2022年4月中下旬开始,花亭湖国控监测点位pH值不断升高,水体发生蓝藻。我局及时组织华南所召开水质会商会,通过现场调查、加密监测、遥感解译,精准识别浮游藻类异常生长是直接原因,科学研判形势,并科学指导太湖县开展相关研究,强化蓝藻水华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科学诊断城区河湖蓝藻水华症结。城区东大湖、西小湖蓝藻水华频发,对人居环境带来影响。今年大寨河、谷桥河、花亭河、康熙河、秦潭湖等地表水体也都不同程度出现蓝藻水华,且发生时间普遍提前。面对严峻形势,我局联合华南所开展现场调查,科学诊断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不彻底、底泥污染物富集、水环境生态功能退化、晴多雨少气象条件等是关键症结,结合实际提出应急打捞、加快实施重点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片区雨污分流改造等措施建议。
三是协调保障引江济淮沿线水质。针对孔城河桐城枞阳交界断面连续三个月水质不达标问题,会同华南所牵头的安庆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对接走访引江济淮工程建管处、施工单位,通过现场调查和问题排查,组织开展加密监测,研究分析施工影响,增加水体动能,精准指导桐城市政府标本兼治,着力保障引江济淮工程输水水质。
来源:安庆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