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恰逢雨季,一场“魔法”在漳州市北环城路中央绿化带悄悄上演: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天而降,洒落在碧绿草地上,随即迅速钻入土层不见踪影,而当天气转晴时,绿化带中的泥土依然保持湿润松软,源源不断地为青草提供着水分。
这样的“魔法”得益于今年3月起,北环城路中央绿化带首次采用“海绵城市”模式——在铲除老旧绿化后,人工降低绿化带覆土高度,使绿地低于路缘石顶8-10公分以上,然后铺设新草皮,经过精心洒水养护后,7225㎡草皮全部成活。
在这之前,北环城路的排水系统主要是依靠雨水篦子、边沟等来对雨水进行分流和处理,由于规划容量较小、直接排放等问题,一旦遇上暴雨天气就会垃圾堆集、排水困难,极易造成积水问题,同时也无法对水资源进行二次利用。
改造完成后,既可以提高绿地的雨水容量,也可以将雨水进行再次转化利用,极大提高了公路雨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而且更加环保。同时也让养路工作提质增效,减少了浇水频率,降低了养护成本,还缓解了雨洪问题,让公路少受雨洪问题困扰,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绿化带积土扬尘、污染路面问题,减少了大气污染,提升了空气质量。
何为“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理念的灵感来源于海绵,海绵既能够吸水又能够储水,所谓的“海绵城市”就是一个形象而综合的雨洪管理概念。这次绿化带改造主要是通过延长雨水等地表水在绿地上的滞留时间,提高其渗透效果,然后再进行储水、净水和转化利用,以实现水资源的再次开发。
来源:漳州市交通运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