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东莞市被列入2021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地方,今年将获得2000万激励资金。
据了解,这是广东省连续第四年获得国务院激励,是东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首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也是2021年度广东省获奖的唯一一个地级市。
近年来,广东省坚持河长领治,全省各级河长湖长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坚持协同发力,全面巩固提升水污染防治攻坚成效,2021年,全省14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89.9%,创国家实施考核以来最好水平。同时,广东坚持常态化监管,持续推动河湖管理“有能”“有效”,将“清四乱”“清漂”等工作常态化深入推进,推动列入水利部“自查自纠”台账的2728宗“四乱”问题全部整治销号,全省清理水面漂浮物246万吨。
在治污的同时,坚持生态优先,以碧道建设牵引推动各地加快补齐水安全水环境短板。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累计建成2939公里碧道(其中2021年度建成碧道2075公里)。另外,广东省河湖监管的显着成绩也离不开群众的参与,目前全省护河志愿服务队伍增至3300支,护河志愿者注册人数增至74万名,累计服务时数近200万小时。
东莞则抓住河长责任制“牛鼻子”,积极创新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体制机制。实行市双总河长领衔、四套领导班子挂点督办、市领导包镇督导制度,构建“市—流域—镇”三级治水指挥体系,设立多个流域现场指挥部,不断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走向“有力有效”。此外,东莞还创办“河湖保洁日”“河湖治理大家谈”等品牌活动,打造“河莞家”志愿者河长品牌,150多万人次参与河湖长制活动,营造浓厚爱水护水治水氛围。
在治污方面,东莞真抓实干,推动水污染防治全面提速,截至2021年底,补齐截污管网缺口1.3万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1.8万个,补齐了水污染防治设施短板。全面完成641条污染河涌治理,9个国考断面保持稳定达标,建立河道采砂联合执法机制,坚决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真正实现“还岸于民、还水于民”。
同时,东莞还在全省率先完成河湖划界和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实现“清四乱”常态化,全面提升河湖管护能力。河长湖长积极履职尽责,完成了150公里碧道建设,华阳湖、茅洲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典型案例,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在东莞落地见效,为东莞GDP突破万亿元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南粤大地依水而兴,缘水而美,“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在迈向更高的奋斗目标历程当中,广东通过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共同守护碧水清流。
来源:广东建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