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佛山市水务局公布《2011年佛山市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去年佛山总水资源量为23.44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为35.51亿立方米,远超本地水资源量,还好有丰富过境水“打救”,去年西江、北江流入佛山的入境水量达1759亿立方米。
在污水处理方面,全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仅为6.5亿吨,全年约有5亿吨废污水直接入河,这也与之前《2011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公布的数据吻合。
水资源:
人均水资源量 禅城最少
佛山地区水网密集交错,或许没有人会意识到,其实仅靠本地的水资源总量,并不足以满足所有市民的用水需求。
《公报》显示,2011年佛山市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238升/日·人,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324立方米。记者留意到,324立方米的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低于广东省人均2100立方米的水资源占有量以及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资源占有量,仅为约广东省的1/6。
对此情况,佛山市水务局水资源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的水资源量计算方式是包含了过境水,而佛山的计算数据仅包含本降雨带来的地表水资源量,因此数据不具备可比性。
单看这个数据,佛山是否缺水呢?该负责人利用用水量的总数据表示,如果仅依靠本地水量,佛山用水需求肯定无法满足。因为去年佛山降水量属枯水年,年降水总量比多年平均值少20.1%。全年本地总水资源量23.44亿立方米,而全年的用水量却高达35.51亿立方米。《公报》显示,去年西江、北江来到佛山的入境水量达1759亿立方米,这部分的入境水,就满足了市民的用水需求。
废污水排放:
废污水排放量超11亿吨
数据显示,佛山过去一年的总废污水排放量为11.6537亿吨,其中以工业废水排放量为最大,占总量的45.65%。
数量如此庞大的废污水,需要强大的“治污”能力来应对。《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共投入运营(试通水)城镇污水处理厂54间,全年的污水处理量为65768.08万吨。换言之,约有5亿的污水直接入河,与省公报数字吻合。
一面是污水直接入河,一边却是污水处理厂“吃不饱”。佛山市水务局局长韦奕铨表示,目前佛山污水处理率为81%,就是说,所有机器的运转率仅为8成,还有2成“赋闲”。“如果处理率可以达到100%,那么入河的废污水量会大大减少,但目前的问题主要是污水管网未配套,且建设速度缓慢,导致污水收集率滞后,特别是部分地区的污水管网严重不足,‘吃不饱’已经成为一些污水处理厂的老大难问题。”他说。
水环境:7条内河4条受污染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佛山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14个饮用水源地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
但具体到江河、内河方面,仍然存在污染。《公报》显示,全市7条主要城市内河中,除了桂畔海、大良河和高明河达到相应水质标准,其余内河仍存在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溶解氧、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等。换言之,大棉涌、佛山水道、西南涌、水口水道水质依然不达标,专家分析认为,这些污染物均来自工业、生活和农业等领域。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投入42亿多元,对总长659公里的内河涌进行治理。
内河水质存在超标,会否影响市民的饮用水呢?佛山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饮用水水质主要看的是原水水质,而佛山的饮用水源取自北江、西江。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水质较为稳定。佛山第二水源西江污染源较少,因此原水水质绝大部分指标能达到国家地表水水质Ⅱ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