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技术 > 驯服“红菌”噬污泥
驯服“红菌”噬污泥
发布日期:2013/4/3 15:42:18



张树军与同事查看“红菌”菌种的培养生长情况。

 

  人物:张树军


  (北京排水集团科技研发中心“红菌”项目主管)


  迈进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西门保安室,迎面墙上留着一块鲜明的白印子——这里原是贴了十年的《高碑店污水厂污泥清运货车排班表》。与排班表一同消失的,还有每晚3趟的污泥清运车和随车弥漫不息的臭味儿。


  污泥,本是污水处理时甩不掉的副产品,难闻、有害,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如今,污水处理厂不再有污泥,靠的是一种叫“红菌”的东西。


  “红菌”,学名“厌氧氨氧化菌”,这种古老得几乎与地球同龄的原始菌群,1亿个攒在一块也就一个芝麻粒大,却能“吃”掉10倍于自己体重的氨氮污染物,而且几乎不产生污泥。只是,自然界中的“红菌”是分散的,在污水里成不了气候。


  2006年,博士毕业的张树军来到排水集团科研中心,接下任务:养出抱团作战的“红菌”来。


  此时,“红菌”技术在发达国家初露峥嵘,国内从事这项研究的专家屈指可数——研发周期太长,谁都没把握。但张树军愿意:“这不正是实现梦想的机会吗?”


  研究初期,他没少受刺激:找外资厂家想看一眼“红菌”,被拒;好不容易淘换来个实验样品,一测,“红菌”没几个,就是瓶没啥用的营养液。一年下来,研究没啥进展,厂里污泥清运车次从每晚2趟增加到了3趟。


  只能靠自主研发了。等不及新建实验室,张树军把冰箱大小的反应器拉进了铁皮工棚。四处漏风的工棚里,高温污水散发出阵阵刺鼻腥臭,闻着就反胃。但为了掌握“红菌”对环境的喜好,反应器内的温度、水流量、PH值等近20项指标,必须不间断测量,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转年冬天,寒潮突袭,有天一大早检测时,反应器内温度极低,现场一时又找不到棉被,张树军一着急,把羽绒服脱下来盖在了反应器上。


  到2008年6月,张树军初步掌握了“红菌”分散培养技术。但要让这些小不点儿在污水处理池大强度的水流里呆住,还得找到能让它们“抱团”的粘合剂。


  那段时间,张树军简直是魔怔了:看到食堂瓶起子上的磁铁,马上放下饭碗跑回实验室去拿磁粉试验;在家做晚饭时觉得水淀粉挺粘,马上关火坐1小时地铁回单位拿水淀粉试验……就这样,试了三四十种粘合剂,直到去年年初,终于找到了一种适合的高分子有机材质。“看到菌群从暗灰变红,我知道,成功了!”


  去年四季度,“红菌”正式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安家。与传统技术相比,“红菌”去污过程中不但不产生污泥,而且不会产生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90%以上,并节省60%的电耗!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徐祖信院士:现阶段我国城市河道污染主要问
四川广安:水环境质量3个100%从何而来
新疆着力破解水资源制约瓶颈
常德:暴雨中井盖涌水市海绵中心30分钟妥
张家界调度全面做好全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秦皇岛经开区持续推进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建设
烟台4处水塘水库集中改造海绵示范项目月底
2024年北京水生态“体检报告”出炉:河
北京排水集团:系统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
重庆“三江”干流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3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4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5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6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7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8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9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