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采取系列措施巩固提升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对辖区完成治理验收的黑臭水体颁发“健康卡”,通过公示水体污染成因、治理方案及互动反馈环节、畅通公众监督,调动村民参与水体管理,提高相关责任部门信息共享和流转效率,协同推进全市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工作,坚决杜绝治理好的水体返黑返臭,形成了具有胶州特色的农村黑臭水体管理模式。
做好常态化管理,分好“责任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三分治、七分管”,只有“治管并重”,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清。为实现农村黑臭水体管理全覆盖、无遗漏,胶州市制定印发了《胶州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护实施意见》,着力构建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有问责的长效管护“六有”机制,打造“动态更新-实时督促-挂账销号-长效管护”的治理工作全链条闭环信息管理体系,为每一处农村黑臭水体颁发“健康卡”,并张贴在黑臭水体附近的显着位置,明确治理措施、完成时限、治理进程、责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实现全过程监督管理。
做好动态化管控,发起“随手拍”。以二维码的形式将“健康卡”张贴在在水体附近,通过发起村民参与“随手拍”等活动,拓宽监督渠道、完善信息反馈平台,充分发挥村民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时将群众反馈的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完善相关责任部门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动态监管手段,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等相关关系,并以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为抓手,倒逼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污治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维,梳理形成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同一张作战图”。
做好长效性管护,搭建“云监管”。为确保治理后的农村黑臭水体“颜值”不反弹、“味道”不再现,胶州市坚持“长效管护、长效运行”工作理念,健全农村黑臭水体管护第三方运维机制,打造由企业、公司组成的工程治理“主力军”。通过收集“健康卡”平台反馈的问题,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跨时空跨地域进行联合会商,实现农村黑臭水体科技化管护、市场化治理。目前,全市14处完成治理验收的农村黑臭水体全部纳入长效管护系统,共完成投资76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