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排毒养颜”重庆探索整治农村黑臭水体
“排毒养颜”重庆探索整治农村黑臭水体
发布日期:2021/12/24 13:50:15

   永川凤桥河,冬至。

 
  斜阳微醺,河畔的水泥路上,村民三三两两沿河散步、闲话家常。
 
  “只要不落雨,就要沿着河走两转,跟城里人逛公园一样。”永川区宝峰镇龙凤桥村,75岁的村民邓世奇穿一身花布棉服,身影倒映在凤桥河水面。水面上,睡莲点点,间或有白鹭掠过,一派怡人的乡村田园风光。
 
  难以想象的是,曾经的凤桥河,是掩藏于杂草乱竹间的一条黑臭小河沟。河水臭不可闻,河岸泥泞难行。变化,源于重庆启动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2020年以来,我市共确定了160条农村黑臭水体,并逐一整治。
 
  难点:凤桥河如何“排毒”
 
  探索:发动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凤桥河全长只有一公里多点,最宽处也不超过5米,发源于龙凤桥村台上村民小组,在宝峰镇登东场与登东河汇流入临江河,最终汇入长江。
 
  随着场镇建设加快,生活污水直排进入河沟,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上游农田种植面源污染加剧,凤桥河由清变浊,最终成为人见人厌的黑臭河沟。
 
  凤桥河的整治已迫在眉睫。2020年3月,凤桥河综合整治全面铺开。
 
  “采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唐廷刚介绍,就像给凤桥河进行一台“排毒”手术。
 
  可“手术”并不顺利。
 
  “鸭和鹅刚赶‘上岸’,转身就被村民偷偷放了出来。”宝峰镇不少人家散养家禽和生猪,镇河长办主任唐中超,就带着镇村干部“赶鸭子上岸”,为劝阻家禽散养户,村镇干部们挨家逐户,上门沟通,不厌其烦。
 
  “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是家常便饭。”唐中超说,除了晓之以理外,工作组更明白“行胜于言”。
 
  于是,村民们看到挖掘机清理河底淤泥,镇村干部也拿着铁锹参与,一身黑臭;为了解决村民洗衣问题,建设了5个便民洗衣台,洗衣污水全部接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为了方便出行,沿河两侧修建了总长3公里多的水泥路……
 
  环境在改变,村民的想法也在转变,许多人也自觉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
 
  “鸡鸭猪这些都不养了,干干净净的多好!”曾经被劝阻的养殖户如今成了义务监督员,看到有人乱排污水会劝阻,见到河中有垃圾会主动打捞……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或倾倒是农村黑臭水体产生的重要原因。”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副处长江思睿表示,这与农村地区人们缺乏环保意识有着一定的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当地群众的环保意识呢?
 
  江思睿认为,要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村群众了解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危害,引导人们形成绿色生态的生活习惯;进一步整合资源,将农村环境治理与农业农村工作相结合,促进村容村貌的改善,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促进人们环保观念和环境意识的提升。
 
  难点:大肚子河有近百个排污口
 
  探索:实现彻底的截污控源
 
  青石板、绿青苔,木板房、吊脚楼,黑瓦盖、一线天……江津区李市镇河坝街,曾是李市场镇的核心地段,商铺沿着大肚子河一字排开,热闹非凡。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河坝街居民却苦不堪言。
 
  随着李市场镇扩建、人员大量聚居,加上污水管网配套滞后等原因,大量生活污水进入大肚子河,大量生活垃圾也被倾倒河中。
 
  “从新八字桥到老八字桥这100多米的河道两侧,就密密麻麻分布着近百个排污口。”李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日积月累,大肚子河成了远近闻名的臭水沟。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治水先治岸,治岸先截污。
 
  去年3月份,李市镇开始对大肚子河进行综合整治。
 
  在大肚子河沿岸老旧房子拆迁的同时,大肚子河污水管网工程建设也紧锣密鼓地推进,项目分三个工区同步施工。
 
  截至目前,大肚子河管网工程共建成一、二级主管网19.3公里,三级入户支管6公里,化粪池90座、检查井875座,清淤3.93万立方米。
 
  然而,要完全截断大肚子河的污染源却并不容易。
 
  “李市镇沿河建筑建成年代久远,大多数老街不具备完善的排水系统。管网要么老化,要么没有接入居民家中,污水直排小溪后流入长江,对水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双重污染。”重庆江津三峡水环境综合治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敏介绍,新建或改造雨污管网,是截断污染源、提升污水收集率的必要途径。
 
  江思睿介绍,造成黑臭水体的主要原因还是污染源的问题,不实现彻底的控源截污,黑臭水体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些地方对场镇特别是老旧场镇的管网排查工作精细化不足,对雨污混流、管道破损、散户漏接等问题没有清理到位,简单的以沿岸截污论成果,导致一些污染源通过地下渗漏、雨水口混排、表面溢流等方式进入到水体内,导致黑臭反弹。”
 
  难点:水井大田水塘缺少补水源
 
  探索:污水资源化利用
 
  不仅仅是小溪小河,在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重庆许多“水凼凼”也“旧貌换新颜”。
 
  垫江县沙坪镇建安社区水井大田水塘曾因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水体污染严重,塘中鱼类死亡,水体发黑发臭。
 
  今年7月,垫江通过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等方法对水井大田水塘进行整治。如今,水面面积2260平方米的水井大田水塘达到自然水体Ⅲ类水质。水塘周边还新建了人行步道,种植了花草,成了村民日常休闲的小公园。
 
  不过,由于水井大田水塘缺少补水源,如何保证其“长治久清”成为一个难题。
 
  “此前,生活污水是该水塘的主要污染源,却也是重要的补水源。”垫江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斗明介绍,在截污控源后,垫江采取引入临近的武安河河水直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体缺少补水源的问题,“我们还将把截留的生活污水经污水厂处理后对水塘进行补水,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
 
  污水资源化利用,促进水资源良性循环在涪陵已成为现实。
 
  为解决农村地区排污口数量多、覆盖范围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等问题,涪陵在农村生活污水日处理量较小、具备还土条件的农村居民点,推行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还土利用”模式。
 
  目前,涪陵已实施107个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污水生态调控池9889立方米,总处理规模660立方米/天,投用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
 
  涪陵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预计“生态化处理+还土利用”模式在涪陵全区推行后,涪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农户覆盖率将达93%,年节约灌溉水量约23万立方米,年节约氮磷肥用量130余吨。
 
  新闻链接》》
 
  今年重庆已完成27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陈维灯)12月23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我市启动了27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国家26条、市级1条),其中10个区县15条农村黑臭水体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市级重点民生项目。截至目前,全市2021目标任务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工程整治并进入长效巩固阶段。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副处长江思睿介绍,2020年以来,全市共确定了160条农村黑臭水体。其中,面积较大,群众关注度的80条纳入国家监管名单(总水域面积47万平方米,其中大于2000方米水体54条),另外80条纳入市级监管名单。
 
  为了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我市印发了《重庆市2021年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关于2021年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验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在市级“以奖促治”资金中予以支持。
 
  同时,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编制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案例汇编》,组织区县编制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组织专家对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行帮扶指导,并委托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农村黑臭水体开展水质监测评估。
 
  江思睿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组织相关区县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验收工作,完善相关档案资料,并对15条民生项目组织开展市级抽查,总结提炼经验模式,接受公众监督,在此基础上规划明年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目标任务。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北京市首个新机制下污水处理特许经营项目落
连续4年全线水流贯通 京杭大运河水清岸绿
广州:“城市绿心”律动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系统治理+精准改造 咸宁市区全面开展小微
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城镇污水处理厂
银川:城市“会呼吸”背后的治理智慧
商洛发布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方案
荆门城南防洪调蓄池及配套雨水管网项目投入
西宁市持续推进地下管网更新改造项目
广西:“一张图”筑牢城市排水防涝安全防线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6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7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8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9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