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智能化管控措施,掌握污染源排放规律,对污染成因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快速定位污染来向,达到水污染防治智慧监管……
近日,东莞水污染防治智慧监管试点项目现场会在清溪镇召开,东莞市副市长万卓培强调,各部门、各镇街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降低环境管理成本,增强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升水环境治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
市府办调研员冯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毅峰,清溪镇镇长沈志攀以及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各镇街分管领导等参加了现场会。
10月28日,在清溪镇2号A类站点(青湖站)和厦坭污水处理厂,与会人员先后了解了清溪镇水污染防治智慧监管试点项目的在线监控设备和溯源系统的运行情况。
据介绍,水污染防治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智能化管控措施,根据不同的溯源模型,掌握污染源排放规律,对污染成因进行分析处理,快速定位污染来向。结合人工采样检测手段,对高磷酸性废水进行溯源排查,打击偷排超排行为,在清溪镇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大成效。
作为试点项目,万卓培对清溪镇水污染防治智慧监管试点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果表示肯定。他指出,长期以来,东莞在面对污水处理厂进水及河涌水质出现异常或者较大波动变化时,由于缺乏管网智能监管的能力,基本上处于束手无策的被动状态,又或者只能通过组织大量人手开展地毯式排查,投入成本高且成效甚微。
“本次开展的清溪镇水污染防治智慧监管试点项目,建立起的可视化、可追溯的监控系统,有效填补了管网监管的空白区。”
据介绍,目前东莞市已建成地表水自动监测站44个、微型水站64个,日均产生数据量达6000万条,但由于当前全市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仍未能很好地满足相关部门的需求,水生态环境相关的业务系统依旧存在条块化现象,各类监测数据仍未很好进行整合,使得海量基础数据得不到有效应用,远不能满足当前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万卓培表示,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吸收和运用清溪镇水污染防治智慧监管试点项目的经验和成果,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降低环境管理成本,增强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和主观能动性。
同时,要科学评估各镇街(园区)治水工作情况,继续选取条件成熟的镇街开展智慧监管试点。并重点以偷排源头溯源、雨污管网混流点溯源、管网破漏堵塞外水入侵点溯源为主要方向,结合初雨污染预警分析、涉水行业污染排放特征分析等水环境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模型,为污水厂进水浓度异常污染溯源及管网健康度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全市水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