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区住房城乡建委作为实施机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江津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PPP项目现状管网修复工程开工,将通过非开挖管网修复技术对江津城区的地下管网进行检测修复。
据悉,现状管网修复工程包含鼎山、几江、滨江新城三个区域的排水管网检测及修复。如果将整个城市比作一个精密工作的“人”,那么在地下连接城市各处的雨污水管道就是“肠道”。正如人体里的肠道出了问题需要做肠镜来查看病因,管网修复也需要先检查再修复,只不过做的不是“肠镜”,而是管道潜望镜检测(QV检测)和闭路点数检测系统(CCTV检测)。只有了解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项目前期通过两种检测方式对管网进行了全面“体检”,共检测管道374公里,发现管网破裂、变形、错位等产生的结构性缺陷16811处,沉积、结垢、障碍物堵塞导致的功能性缺陷10419处。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对整个城区的水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既然检测出了“病因”,就要开出“处方”,根据管网检测的结果,将破损情况不严重且满足非开挖修复技术条件的管道进行非开挖修复。非开挖修复技术是管网修复工程的一剂“良药”,在国外已经有近40年的发展历程,近几年,该技术引入国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该技术在国内也积累了一些试点和局部推广经验,但在江津区还是首次运用。其具有综合成本低、施工安全性好、施工周期短、不影响交通、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在不影响城市环境的前提下,能够实现修复地下管道的目的。
非开挖修复技术有很多种,其中紫外光固化修复技术(UV-CIPP)是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管道修复技术之一,属于原位固化法(CIPP)中的一种,采用机械牵引将浸满感光性树脂的玻纤软管拖入被修复的管道,灌注压缩空气使其紧贴管道内壁,通过紫外光灯照射使树脂在管道内部固化,形成高强度内衬树脂新管,使管网排水功能和安全性能不再受到原病害的影响。
目前,滨江新城区域的部分管网已经开始修复,鼎山街道、几江街道的管网修复工程也在逐步开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