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记者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水环境质量今年1至7月排名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一个排名进入全国重点城市50名的地级市,排全国第45名。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水质改善为目标,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进一步提升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我市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以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围绕国家考核及省控目标,针对我市“十四五”期间的11个地表水断面,组织排查上游污染源,采取工程性措施,逐个问题整改落实,保障断面水质长期稳步向好;继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并依法批复,积极巩固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成果,强化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组织开展交叉检查;组织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回头看”,对建成区黑臭水体特别是存在返黑返臭风险的水体,进行帮扶督导,进一步巩固提升治理成效,强化长效监管;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管理,及时掌握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部分指标浓度及提标改造进展情况。督促个别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的开展整改,强化水污染源在线监控,保障出水稳定达标。
积极开展专项行动整治工作,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乡镇饮用水水源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全力消除风险隐患。开展农村“千吨万人”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在疫情期间对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组织开展加密监测,组织取水口上游20公里范围内的污染源和风险源摸底排查;继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按照“一口一策”制定整改方案,分期分批开展溯源整治,特别是影响下游水质考核断面的入河排污口优先开展整治。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对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进行重点标注实行动态管理,优先开展规模化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实行分类命名、编码、竖立标志牌,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开发园区污水处理监督管理,压实企业废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完善开发区管网建设,切实做好雨污分流,保障工业废水收集统一处理。对企业污水纳管标准进行全面梳理,确保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出水稳定达标排放;持续加强对医疗污水的监管,主动对接卫生健康、城镇排水等部门全面摸清辖区内医疗机构医疗污水处理能力,掌握医疗污水产生、收集、处理情况。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科学确定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工艺,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要求,杜绝医疗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确保应收尽收、应处尽处、达标排放。
据悉,1至7月,我市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100%,同比持平,水质综合指数2.9915,同比变好5.84%。“十四五”地表水断面(点位)水质优良比例100%,同比持平,水质综合指数3.1961,同比变好6.32%。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同比持平。地表水断面(点位)V类和劣V类水质比例均为0,同比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