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通州区水务局消息,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漷牛片区)建设项目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顺利通过技术预验收。片区内坨堤村、高营村等40个村均实现村外截污,居民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统一处理后达标排放。目前,河道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水质透明度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消除黑臭指标标准,实现区域内各水体全部消除黑臭目标。
据介绍,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漷牛片区)建设项目范围北至京哈高速,西至凉水河、京津高速,东至北运河(不含)、石小路,南至凤港减河、港沟河(含),总面积约139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清淤及垃圾清理和截污管道建设,其中,河道清淤量约为278827.20立方米,清理垃圾量约为8465.88立方米,建设截污管线88.04千米。
本次通过技术预验收的漷牛片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涉及市水务局认定的11条沟渠,共计15条段黑臭水体,总长度49.2公里,占全区非建成区黑臭水体长度39.4%,其中二支沟、枣凤沟等5条河道沟渠属于重度黑臭。
记者在漷牛片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二支沟段现场看到,沟渠内沿沟排污口已经全部接入新建截污管道,黑臭水体已完全消除。“项目实施前,附近南火垡村的生活污水通过雨污合流管直接排放到二支沟,使二支沟成为了黑臭水体。”
该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工程通过截污管道的建设,提高片区内污水的收集率。工程完工后,南火垡污水通过二支沟截污管网收集后汇入胜利干渠截污主干管,被输送入坨堤村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最终汇入凤港减河。同时,该工程还通过清理河道岸线垃圾,防止面源污染物进入河道,并清理了河道内沉积淤泥,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使水体不再黑臭。
城市副中心将治理21条沟渠升级城南水网
此前,通州区城南水网建设工程(漷牛片区)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北京市发改委批复。
该项目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东南侧,为城南水网中河网密度最高的城乡排水区域。此次水网升级工程将针对片区内21条现状渠道进行治理,涉及渠道总长度113.2公里。项目完成后,可提升通州城南水网的沟渠排涝能力,为城市副中心的防洪排涝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据介绍,通州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温榆河、坝河、小中河、中坝河、通惠河、京杭大运河北运河段、运潮减河、玉带河、萧太后河、凉水河等汇聚于此。
通州区城南水网建设工程(漷牛片区)位于通州区张家湾镇和漷县镇,总面积约139平方公里,包含3个组团(牛堡屯组团、漷县镇组团及觅子店组团)及81个村庄。此次“升级”将针对片区内21条现状渠道进行治理,具体内容包括渠道治理工程(含水系连通)、建(构)筑物工程、排涝泵站工程、桥梁工程、生态修复工程、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工程等。
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实施区域处于副中心的排水下游,这个区域内拟规划建设张家湾文化休闲小镇、漷县文化健康小镇、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等,项目的实施可提升沟渠排涝能力,为城市副中心防洪排涝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此外,通过“升级”改造,也可实现水系连通,防止已治黑臭水体反复,提升沟渠水环境。
该工程将与区域内85个村庄的农村污水治理等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同步开展、相互联动,共同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待到水网工程和污水治理工程完成之后,漷县和张家湾不仅水域环境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就连大家周边的生活环境也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