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高新区用声呐船对京杭大运河及其33条支流支浜违法排口逐一排查。前5个月,省考断面水质已达到三类水标准。
从今年4月中旬起,高新区对京杭大运河及其支流支浜违法排口开展排查。目前,已完成京杭大运河、浒光运河、马运河、金山浜等23条河道问题排查,共排查河道122公里、排口711个,涉及5个乡镇街道,共发现违法排口128个,计划6月底完成排查任务。
“发现问题,关键在于治理。”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问题在水里,根子还是在岸上。”今年以来,他们创新工作机制,打通水利水务、生态环保两条线,通过“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区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四办联合,对违法排口下发整改单,要求限期上报整改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对违法排口逐一过堂销号。
目前,已完成32个违法排口整治,其余违法排口计划年底前完成整治。下一步,区“四办”将联合督查督办,确保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对已整治排口进行“回头看”,确保整治成效。据了解,今年前5个月,高新区省考断面水质已达到三类水标准。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水环境突出问题,高新区在“打组合拳”上,已形成了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排口整治强监管“一单、一报、一环”新模式。
“一单”,即制定高精度工作清单,为整治“引路”;利用声呐船对京杭运河及其33条支流支浜的沿河排口进行全线排查,精准点穴。
“一报”,即落实强有力督查通报,为监管“赋能”。以“四办”名义下发排口整治通报并抄报区总河长和副总河长,施行整治进度月报制度,倒逼履职到位。现已下发16份排口整治通报,涉及17条河共21位镇级河长。
“一环”,即形成全流程整改闭环,为履职“提效”。落实“销号式”管理,实施靶向监管,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