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广州市天河区:“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广州市天河区:“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发布日期:2021/7/1 11:20:16

 

 

  ■如今的猎德涌水清岸绿,已经成了游客游玩、拍照的重要打卡点。

 

  天河治水人探索实践“科学治水、精准治水、依法治水”

 

  天河区河长办、区水务局结合水环境治理工作,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治水路上不乏可敬可佩的故事。那些故事浓缩着天河治水人在探索实践“科学治水、精准治水、依法治水”路上,赤诚的为民情怀和求真务实、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治水精神。

 

  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参谋者

 

  “如果说把天河的治水工作比作一个战场,那么综合组就相当于这个战场的指挥部”综合组负责人说,做好区总河长、副总河长及各区级河长的参谋是这个组的责任,统筹、组织、协调、服务是工作的命脉,不仅要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还要有全局观和大局意识。

 

  车陂涌是天河区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涌,也是全国第一批治理黑臭的河涌,治理时毫无经验可寻,如何在计划的1年时间内脱掉这条当时被戏称为“黑龙江”河涌的“黑袍”,成了当时谋划部署的难题。“不知综合组组织并参与了多少次现场调研,只记得连区总河长、区副总河长都是用脚丈量车陂涌全长的”,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说。可想而知,作为服务于决策者的综合组,仅在每一次调研的前中后都要下不少功夫。

 

  其实,综合组的工作琐碎繁杂,最让人痛苦的要数重点难点工作方案的制定。2020年,综合组起草制定出“一令五方案”形成年度水环境治理攻坚工作方案汇编。据了解,综合组精心起草,并精益求精修改完善了无数次,才形成天河治水的智慧结晶。

 

  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侦察者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水质保障组类似于侦察部队,是天河治水工作的目标导向者。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水质检测数据现场溯源、综合分析并进行分类处理找出问题症结,为科学治水、精准治水提供数据支撑,因此他们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和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水质保障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这个组是以流域为体系,紧盯水质监测数据,以每次的监测结果为基础,对照河长巡河、群众投诉、溯源结果等问题信息,分析研判水质变化的原因,同时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并根据问题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后交相关单位进行整改落实。

 

  据了解,工作中不仅要对数据进行多次的头脑风暴分析,而且必要时有像“蛙人”作业一样的特殊要求。据悉,被许多城市广泛学习运用的“四洗”(“洗楼、洗管、洗井、洗河”)经验就来自于天河这样精准施策的治水实践。

 

  敢于亮剑、逢山开路的先锋队

 

  水环境治理以前,之所以会形成黑臭水体的一个原因在于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生活污水等直排河涌。因此,源头减污是治水的一个有效办法,而在天河负责统筹这项工作的是污染防控组。

 

  工作中污染防控组就像一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队,他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对河湖沿线沿岸“散乱污”场所、疑似涉水违法建设及偷排偷倒等不规范经营行为敢于亮剑。

 

  污染防控组资深工作者说,对于源头控污他们曾开展过几次“百日行动”专项大排查大整治。让他对该组工作记忆犹新的事,除了在一次“百日行动”中破获过了2起非法排放废水而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中有13人被依法刑事拘留之外,还有打击偷排而溯源时被他们挖出的那个暗藏在农田里的山寨“亚洲工业园”,以及被抓获的涉嫌非法偷排而依法判了刑的犯罪嫌疑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攻坚队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河湖水质,必须从源头上把人们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各种污水与天然的雨水分开排放,达到雨水、污水各行其道的良性循环排水模式。对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来说,过程虽苦但结果很美很甜。这组的人既要具备排水工程相应的专业素养,又要有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还要有很清晰的工作思路。工作组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团队都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

 

  他们组能花费很多心思,研究制定出专门的工作报告并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强化“河长领治”明确任务目标时他们将工作进行清单化,并把责任清单按照不同的责任体系分级分类统计,无论是区级河长还是街级、片级河长都能将自己的任务总体进展情况一目了然。

 

  据了解,广州市自开展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工作以来,天河区该项工作进度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悟思想:天河治水人有感悟

 

  区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区水务局局长许文进在集中学习交流时表示:“水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用系统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要坚持治水思路和理念,以流域为体系,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科学分析短板弱项,聚焦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精准施策。在天河治水工作中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每项治水工作的落实,推动我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发展。”

 

  在污染源防控治理上,区河长办副主任、区水务局副局长兼任河长办污染防控组组长彭德文一直要求做实做细、立足岗位、开拓创新。“作为一名治水人,要坚决做好网格化源头减污摸查销号、散乱污场所整治、涉水违建查处等控源工作,”彭德文说,“为实现河涌江河安澜、秀水长清贡献最大力量。”

 

  区河长办水质保障组组长、区水务局杨敏总工程师表示,区水务局一直都是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对市民强烈关切的河湖水生态环境治理、水质监测保障、碧道建设等问题,杨敏说:“要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构筑和完善天河幸福河湖,将学史力行落实落细,为天河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水环境。”

 

  区河长办排水单元达标攻坚工作组组长王志钦透露,工作组开拓思想、积极协调,针对排水单元达标推进中的重点、难点行业和系统,分类攻坚、高位推进、精准施策。如铁路、部队、融通类等排水单元想方设法用心用情服务,切实解决问题,有效地推进达标创建攻坚工作。”

 

  区河长办综合组负责人黄仁毅是区水务局办公室主任,他表示牢记党的初心使命,领悟“办实事开新局”的真谛是水务工作开展的关键。黄仁毅说:“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之力,攻坚克难,努力协调解决水务问题,为天河治水‘开新局’,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办实事:天河治水人收获群众点赞

 

  今年6月,天河区凤凰街柯木塱背坪村人民给天河区水务局送来“锦旗”和“感谢信”,让天河治水人备感温暖、备受鼓舞。背坪村人民在感谢信中为区水务局领导干部本着心系百姓、尽职尽责为民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点赞!

 

  去年,天河区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历史性成效:珠江猎德断面水质消除劣Ⅴ类稳定达到Ⅳ类标准;30条黑臭河涌、93宗小微水体全部消除黑臭;水务建设工程年度工作量完成率全市排名第一;分别超额完成市年度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和碧道建设工作。中央商务区边上的猎德涌不仅时常出现嬉戏觅食的白鹭鸟,而且成为市民、游客等休闲娱乐、拍照打卡的好去处。曾经黑如墨汁、臭气熏天的车陂涌摇身变成一幅“鱼翔浅底戏白鹭、萤火飞舞闻蝉鸣”的景象。

 

  开新局:天河治水人树榜样

 

  天河治水人一致表示,他们要继续发扬天河治水精神,持续开拓创新、努力奋斗,让天河治水再出新彩!

 

  今年,天河区优化了碧道建设实施方案,落实67.5公里碧道建设计划,在已完成19.7公里碧道建设基础上,今年计划实施10.9公里。

 

  天河区划分排水单元共计3558个,总面积约64.85平方公里,累计已达标认定1829个、约50.34平方公里,占总量面积的77.6%,暂列全市第一。2021年,天河区计划创建、整改29.16平方公里。

 

  2020~2023年天河区73条合流渠箱需治理“开闸”,目前已完成23条。其中,今年需“开闸”7条,目前已完成7条。同时,该区已如期完成34宗涉水违法建设拆除工作,拆除面积约6669平方米。此外,已完成15个内涝积水风险点整治,今年将继续完成7个。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从城市“呼吸”到生态“溢价” 美丽江苏逐
安徽:到2030年,建成364个省级幸福
“多格合一”赋能,上海排水处置探索更优新
河北省完成河道生态补水近24亿立方米
临沂市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综述
山东省举办“一河一策一图”成果应用活动
北京市首个新机制下污水处理特许经营项目落
连续4年全线水流贯通 京杭大运河水清岸绿
广州:“城市绿心”律动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系统治理+精准改造 咸宁市区全面开展小微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6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7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8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9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