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会议部署了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会议透露,目前市生态环境局正编制《东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是: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等重大战略对优良生态环境品质的迫切需求和更高要求,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环境人居安全为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陆海污染防治、统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治理、统筹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到2025年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展望到2030年生态环境实现全面改善,到2035年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
会议强调,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拓展深度、延伸广度,加强统筹、主动作为,系统、科学、精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完善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巩固和提升全市环境质量,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水污染防治:
全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会议提出,要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要确保实现全市国考、省考(控)断面水质全面稳定达标;全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省定的一级支流全面消除劣V类,内河涌劣V类比例低于30%;城镇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64%、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达到80mg/L以上。
全面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分两批启动12项污水处理新扩建工程建设,新增76万吨/天的污水处理能力。
不断完善市政污水收集网络,启动主干管工程改造提升项目;完善全市管网信息化管理,争取9月底前实现全市主干管网、水生态1-5期管网以及镇街PPP管网一张图管理;完善全市污水管网“一张网”运维机制。
提升源头污水收集率,制定各镇街源头雨污分流任务清单,加快排水户源头雨污分流和接驳入管。
全力开展污染内河涌“剿黑消劣”攻坚行动,在年底前消除市域内全部黑臭水体、所有重点河涌全部消除劣Ⅴ类,全市内河涌70%以上消除劣Ⅴ类,实现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年底前没有如期完成上述任务目标的镇街,在2021年度水污染防治专项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由市领导约谈镇街的主要领导,并进行全市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