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应一席邀请,发表演讲。
在讲到城市生态建设,尤其是关于水生态建议方面,俞老师认为应该重新认识水生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的河流、外围的海滩等与自然水体相关的区域,通常都被里里外外砌了“三面光”的防汛防洪大堤,其设计标准动辄五十年一遇、乃至百年一遇,但实际上这样的投入却对城市生态祸莫大焉。
“我们做的研究测算表明,受洪涝危害的国土面积通常是0.8%,极端情况下不超过6.2%”,俞老师称我国600多个城市在防洪方面的巨大投入,与当下洪水的实际危害相比,是一场永远不可能打赢的战争,而拆除所有江河湖泊上的大堤大坝,亦不会造成以往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惨烈水灾,相反对城市水生态的管理,当下却亟需改变观念,不应该再对河流湿地等湿地生境建设束手束脚的堤坝、不需要再将雨水快速地白白流走、不需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大造精细化草坪等,而应该来一场“大脚革命”,对水生态尽量减少人为干预,砸掉形形色色的堤坝,让城市湿地生态更加自然化、亲水化,并通过海绵城市留住雨水、让野草野花成为一种“大脚”观念下的美。
俞老师及团队不仅在理论上大胆颠覆了以往的城市生态建设理论,而且近数十年一直在国内作落地实践。他们在上海、广东等地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人文历史的系列城市景观作品,屡获国内外设计大奖,也深受改造后的城市市民欢迎。与近期我国中部某些地区仍在不遗余力推进的一系列大建堤坝水闸的工程来比,俞老师的观点不可谓不振聋发聩。特转载此演讲视频,让更多人意识到城市生态建设中,尤其水生态建设中,怎样才是要“大脚”、不要“小脚”,怎样才是真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