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日,在合肥市蜀山区清溪路清一冲、清二冲项目工地,工人正冒着严寒在进行施工,这是合肥市南淝河最上游的初期雨水调蓄池,目前清一、二冲调蓄池的主体结构已经全部完成,整体工程完成94%,预计今年3月底具备调蓄功能。届时,清一、二冲及已经建好的清三冲调蓄池,可收集来自蜀山区、高新区的7.2万立方初期雨水,每年可减少160万吨初期雨水污染南淝河。
作为合肥的母亲河,南淝河自鸡鸣山向东流入董铺水库,经蜀山区北部进入合肥老城区,再转向东南流经包河区和肥东县进入巢湖,全长70公里,流入蜀山段9.6公里,涉及井岗镇、五里墩和琥珀街道。“南淝河的水质关系到水库以及巢湖的水质,此前雨水都是直接排入南淝河,带来了大量污染。”蜀山区城管局市政处副主任牛宏海介绍,初期雨水经地表径流进入南淝河,会带来很多垃圾、粉尘,甚至固体废物等工业污染。
为推进巢湖流域城市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治理,解决初期雨水带给南淝河的污染,蜀山区于2019年6月份在南淝河最上游启动雨水调蓄项目。其中清一冲与清二冲相邻呈“L”,清一冲主要接收来自高新区的地表径流,清二冲主要接收来自蜀山区的地表径流,共可收集附近9.6平方公里范围的雨水。目前,清一冲、清二冲已经完成了全部的主体构筑,整体工程完成了94%。可收集周边12平方公里初期雨水的清三冲已经完工正在运营。
牛宏海介绍,清一、二、三冲的整体容量为7.2万立方,项目设计为收集初期5毫米的降雨量,“降雨时,污水处理厂也是处理高峰期,雨水收集后先流入调蓄池,经过初期的沉淀,待污水处理厂进入处理低谷时,再排入进行污水处理。”据其介绍,该调蓄池建成后每年可减少160万吨的初期雨水污染南淝河,保障南淝河水质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