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提升至150立方米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提升至150立方米
发布日期:2020/12/14 15:28:0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考察,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江都水利枢纽建设运行情况。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地区用水困难,但总的来讲,我国在水资源分布上仍然是北缺南丰。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水紧密结合起来,以水定城、以水定业,注意节约用水,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以北京为例,数据显示,南水进京前,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00立方米,远低于人均水资源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线。南水进京后,全市人均水资源量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近3年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回升2.72米,日渐干涸的湿地湖泊水量丰盈起来。
 
  供水格局改变: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00万人
 
  自2014年年底南水北调中线江水进京以来,近七成用于自来水厂供水,还有部分补充进了密云、怀柔、大宁、十三陵等大中型水库,同时为城市河湖生态补水、回补地下水,不仅使北京的供水格局发生转变,而且缓解了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南城居民王满仓喝了大半辈子地下水,过去家里用的铝制水壶常常滋生水碱,需要定期用凿子铲碱块,每次都能铲出一小堆儿。自打南水进京,6年了,王满仓再也没摸过家里的凿子。
 
  “原先总说咱北京的水硬,烧开后水垢多,有时喝到暖瓶底儿的水都牙碜。” 北京市水文总站总工程师黄振芳解释,“实际上,这与过去供水高度依赖地下水有关。距地表越近的水,与地面和大气越接近,能够快速更新,而埋藏越深的‘老水’,循环慢,总硬度、矿物质含量都会相对较高。”
 
  现在,为北京城区供水的主力水源逐渐由地表水、地下水置换为南水,实现了本地水、外调水双水源供水。截至目前,北京接收南水累计超过58亿立方米,其中,38.7亿立方米源源不断地进入9座水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00万人。
 
  泉眼复涌:地下水储量增加了2.6亿立方米
 
  王振武的家,在仅有100多口人的昌平区延寿镇连山石村,村民们祖祖辈辈过着下河挑水、自给自足的日子。可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从上游流过来的水越来越少,水位也越来越低,“舀起一勺水,足有半勺泥”。
 
  这还不是最糟的。2000年左右,河中的大小泉眼沉寂下来,河道渐渐成了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荒地。河干了,泉涸了,村民们只好家家挖起了自备井,过上了喝井水的日子。
 
  2019年入汛接连下了几场雨后,王振武发现,干涸了近20年的老泉眼,竟然有水往外涌。为了保护这失而复得的泉水,村里特意用石头将泉眼圈起。如今,泉眼日以继夜喷涌,圈出的水面面积已达200平方米左右,水深约1米。
 
  泉水复涌并非偶然。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平均为22.49米,与2015年同期相比回升了3.68米,与2019年同期相比回升了0.50 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2.6亿立方米,实现了连续5年回升。
 
  “所谓埋深,就是地下水的水面与地面的距离。”黄振芳介绍,“地下水水位抬升后,必然会出现泉水复涌。”根据普查,北京共有900多个泉眼,之前很多都干涸了。随着地下水水位快速回升,“昌平区的连山石村、延庆区的艾官营村、怀柔区的百泉山、门头沟的陈家庄都有泉眼恢复喷涌。” 黄振芳介绍,2015年以来,北京市多措并举,通过用好南水、压采地下水、河道补水等措施,使地下水进入了快速恢复期,“以后,泉水复涌会成为常态。”
 
  河流复活:凉水河流域建成10座大型再生水厂
 
  天气晴好的时候,在凉水河边住了20多年的闫黎明总是会掏出手机,拍下一组滨河美图上传到朋友圈。说起过去的凉水河,闫黎明忍不住皱起眉头,“那就是条臭水沟……”天热的时候,河边的住户都不敢开窗,“就这样一股股臭味还直往屋里飘呢。”
 
  有了南水作为城市供水的基本保障,北京的河湖污染治理也随之提速,凉水河被当做一条样本河道成了治理重点。
 
  为了让生活污水不再直排入河,凉水河流域建成10座大型再生水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超过200多万立方米。到2018年年底,凉水河沿线再无污水入河,而源源不断注入河道中的,是经过再生水厂处理过的高品质再生水。“臭河”再现水清岸绿,岸边的居民终于可以打开临河的玻璃窗,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
 
  凉水河重现生机,是南水北调工程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的缩影。北京市加快水污染防治的步伐,越来越多的河流正逐步恢复生机。除了将净化后的再生水补入河道作为景观用水,随着地表水资源开采力度的下降,一些昔日干涸的河道被活水重新注满。
 
  根据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将形成外调水和本地水、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调度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此外,按照“节、喝、存、补”的用水原则用好用足南水,缓解北京本地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现在约57%提高到77%。到2035年,全市城乡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逐步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成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七下八上”关键期将至,今年防汛形势如何
“里子”工程畅通城市“血脉”——酒泉市城
天津:改造老旧排水管网 保障城市汛期安全
玉溪提升“三湖”保护治理科技支撑水平
滨州市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6600万元
海绵城市建设“全国卷”,芜湖何以名列前茅
湖南:抓好突出问题整改,守护好一江碧水
四水齐抓!宣城市提前完成省定“十四五”水
打造水环境治理“智慧标杆” 建德经济开
从城市“呼吸”到生态“溢价” 美丽江苏逐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6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7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8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9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