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深圳水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 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深圳水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 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发布日期:2020/1/8 14:27:29

  水污染问题是深圳市民长期以来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将水污染治理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用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打响了一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通过努力,深圳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并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今日起,深圳发布推出“决战水污染治理”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深圳水污染治理的决心、举措、成效和各界反响,敬请垂注。

 

  几年前,深圳大量河流还是黑臭难闻,如今,福田河、大沙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河流已面貌一新,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成为城市新的风景线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1月7日下午,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治水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用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打响了一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2019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水污染治理决战年,成效显着。

 

  经过努力,目前深圳水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取得了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五大河流考核断面全面达标、河流水质全面提升的攻坚成果。去年,深圳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并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深圳是经济、产业、人口大市,也是空间资源、环境容量小市,有限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和高度发达的经济行为产生的污染负荷不相匹配。水污染问题曾经是深圳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2016年初,全市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数量最多,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水质都是劣V类。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污水管网缺口达5938公里,雨污不分的小区、城中村超过1.2万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经过大力治理,随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能力提升,深圳水环境质量在2019年实现了根本性改善。”在发布会上,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说,水环境改善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59个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经过三年治理,自2019年10月底以来,所有黑臭水体已连续不黑不臭,其中101个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实现了从又黑又臭到具备景观水体功能的“蜕变”。

 

  2个国考断面实现历史性转折——茅洲河曾经是全省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目前已实现历史性突破,共和村国考断面11月、12月连续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氨氮从2015年的23.3mg/L降至2mg/L以下,达到1992年以来最好水平;深圳河是和香港的界河,自2018年11月达标以来,旱季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Ⅳ类标准,全年均值达地表水Ⅴ类标准,为1982年以来最好水平。

 

  3个省考断面全面达标——2019年,观澜河企坪断面年均值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坪山河上洋断面年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龙岗河西湖村断面12月份已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310条河流水质全面提升——全市310条河流中,劣Ⅴ类水体由212条下降至76条,减少136条,比例由两年前的68.3%下降至24.5%,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

 

  “水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我市水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但我们也清醒看到,目前仍然面临老旧屋村雨污分流难、存量管网排查修复改造难、暗涵数量多整治难、涉水污染源管控难等‘四大挑战’。”龚利民表示,今年是“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接下来将按照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深入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在暗涵整治上下功夫,在排水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在涉水污染源管控上下功夫,实现“治污”向“提质”迈进,全力推动水环境长制久清。今年底前,实现全市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V类以上,力争到2025年,全市河流水质达到IV类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可游泳”的Ⅲ类标准。

 

  “与此同时,我们将深入贯彻广东省建设万里碧道的战略决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为愿景,全面推进深圳千里碧道行动。”龚利民说,深圳努力在2025年前,打造集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等“五道合一”的1000公里碧道,促进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奋力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先行示范,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努力成为可持续发展先锋。

 

  延伸阅读

 

  深圳自加压力整治小微黑臭水体

 

  全市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

 

  小微黑臭水体治理关系治水成败,深圳治水任务重、压力大,但市委市政府依然自加压力整治小微黑臭水体。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透露,目前,全市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经全部完成整治,实现不黑不臭。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微黑臭水体整治。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水务局,统筹组织各区逐一排查,于2019年初共排查出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各区委区政府迅速制定整治方案,并于2019年3月底前全面动工。

 

  据介绍,小微黑臭水体涉及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等8个区共47个街道。包括河、湖、涵、沟、渠、塘等多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居民区房前屋后,既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对所在流域的河流、湖泊造成污染。

 

  深圳对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制定“一河一策”“一河一图”,实施分类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宝安区沙井街道的龙津涌,原本是流经老旧社区的一条黑臭水渠,经过雨污分流、清淤补水等措施,11月中旬完成整治后,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成为了沿岸街坊邻居休闲的好地方。龙岗区横岗街道新生文化广场的一处景观塘,周边都是老屋村,涉及1万多居民,治理前水体浑浊、轻度黑臭,通过实施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目前水质已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尹杰介绍说,截至2019年底,全市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经全部完成整治,但仍存在雨季返黑等风险。接下来将开展日常巡查,动态整治,确保长制久清。

 

  深圳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利剑三号”执法行动

 

  一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37宗,处罚金额1.64亿元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在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污染防治攻坚1号令的要求,聚焦聚力水污染治理目标,去年该局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利剑三号”执法行动,通过交叉执法、联合执法、科技执法等“组合拳”,“零容忍”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据统计,去年全市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23.8万人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37宗,处罚金额1.64亿元,其中实施查封扣押155宗,限产停产22宗,取缔关停18宗,移送公安行政拘留59宗,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30宗。全年媒体曝光企业违法信息223家,企业登报道歉141家,执法震慑效果显着。

 

  此外,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部署,深圳市自2018年9月以来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场所)综合整治工作,全市排查确认“散乱污”企业(场所)14724家,现已全部完成整治,其中,关停取缔5956家,占比40.4%;整合搬迁1617家,占比11%;升级改造7151家,占比48.6%,提前三个月完成整治任务。目前正在研究实施“散乱污”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零增长、零回潮。

 

  在生态环境执法过程中,如何做到既有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又不干扰企业正常运营?“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大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有效震慑了违法排污企业,部分企业转而采取更加隐蔽的排污手段,造成监管执法发现难、管理难、取证难。”尹杰介绍说,针对这一情况,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加强信息研判等方式,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溯源排查和执法,既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又能实现精准执法。环境执法人员先后查处了多宗偷埋暗管排放超标废水、渗漏排放超标废水、在线监控设施弄虚作假等重大案件。

 

  尹杰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科技管控和精准执法力度,实现对违法企业依法严惩、“利剑高悬”,对守法企业正向激励、“无事不扰”。

 

  碧一江春水,争当可持续发展先锋

 

  深圳水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V类标准,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经全部不黑不臭,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并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举全市之力,超常规推进,“水污染治理决战年”战果累累,深圳水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深圳五大战略定位,“可持续发展先锋”位列其中。深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环境改善、市民满意的攻坚成效。深圳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加快迈出了先行示范的绿色步伐,为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示范效应。

 

  这一场决战深圳打得好!

 

  好在哪?党政领导亲自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把水污染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书记、市长担任市总河长、副总河长和污染最重的茅洲河、深圳河市级河长,带头挑最重的担子,治水成为市主要领导“花费时间最多、基层调研最多、开会研究最多、反复强调最多”的一项工作。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全力支持治水工作,各级领导深入一线,对治水工作如数家珍,广大干部职工常年加班加点,用努力和汗水,换来了水环境的巨变。

 

  好在哪?好在系统治理,抓机制、抓源头治理。深圳创新推行“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的治水模式。打破以往“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做法,统筹打包流域所有治水项目,统筹“厂、网、河”等涉水全要素,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岸上岸下,对流域涉水事务进行统筹协调、统一管理和精准调度。与此同时,深圳坚持源头治理,坚定不移推行雨污分流技术路线;紧盯污水源头,创新推行排水管理进小区,以精细化管理,管好排水管网的“最后100米”。深圳遵循规律,创新全流域全要素治理与管控模式,打通水环境相关各部门各环节壁垒,有效破解了流域治理职责不清、调度不畅、多头管理等老问题,强化与周边兄弟城市联防联治。

 

  好在哪?好在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开门治水、全民护水的良好氛围。深圳坚持引智借力,汇聚国内一流机构组成深圳市治水提质技术联盟,引入知名高校院所和“两院”院士参与制定治理方案和治污战略。坚持全民参与,组建702名志愿者河长和12万名“河小二”的志愿护河队伍,成立全国第一家志愿者河长学院,在基层一线广泛创建水污染治理攻坚决战青年先锋队。畅通监督渠道,推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民间河长参与过程监督和成效评价,创新公益诉讼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

 

  深圳在短短4年时间里,补上了40年的历史欠账,创造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圳速度”。2020年是深圳“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面向未来,深圳更要创造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圳质量”“深圳高度”,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树立新标杆,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努力成为可持续发展先锋!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呼和浩特市开展雨水排放口专项整治行动
水利部部署实施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
海口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推进我市“六
摸清全省水资源家底 青海完成1.95万平
“十五五”时期要推动实现流域与海洋生态环
天津市水务局做好『六到位』 全面应对主汛
依托美丽河湖,助力构建水生态多元共治格局
常州市政府召开重点攻坚断面水环境质量提升
“七下八上”关键期将至,今年防汛形势如何
“里子”工程畅通城市“血脉”——酒泉市城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6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7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8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9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