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在大闸蟹即将上市之际,江苏洪泽湖大量鱼蟹突然死亡。经苏皖两省环保部门调查认定,原因系上游泄洪夹带污水造成。
再追溯到近二十年前,苏浙边界更是发生过,因不满江苏盛泽印染厂长期乱排污水,毒死下游大量鱼虾,浙江嘉兴渔民愤而自沉28条船只堵截河流的大事件。
洪泽湖的螃蟹不能白死。如何避免类似“跨省污染惨案”发生?
5月22日,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举行,当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同时举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共保“绿水青山”是重点之一。
澎湃新闻记者从本次会议的成果发布会获悉,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提到了聚力推进“六个一体化”,其中之一便是“生态环保一体化”。
他说,共建长三角生态廊道,将规划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推广完善“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同时,推动长江、太湖、洪泽湖、滁河等重点水体跨界污染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等等,努力建设绿色美丽的长三角。
什么是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
新安江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是浙江千岛湖的上游水源地。假设上游的新安江出现水污染,势必将影响千岛湖水质。
2011年,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启动,浙皖联手共治。
第一轮试点是,两省签下了“对赌”协议,若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则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若年度水质达不到考核标准,则安徽拨付给浙江1亿元。也就是说,安徽通过牺牲不少工业GDP等方法,力保新安江水质,若达标,下游的浙江掏钱补偿安徽。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新安江生态补偿模式在本次会议的不同场合,甚至此前的其他会议场合,被频频被提及。
上个月举行的淮河生态经济带首次联席会上,在谈到跨界污染治理时,安徽蚌埠市市长王诚等人也提出,可参照新安江生态补偿模式,协同治理。
如今,新安江及千岛湖水质已获明显改善。业内专家认为,浙江虽然掏了不少钱给安徽,但自己也是受益良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志迎认为,实践证明,生态补偿机制的模式是有效的。但从本质上讲,还是要从根本上注重产业选择,选择无污染、少污染或可控污染的产业。
他认为,不能一味由上游作出牺牲,而是要上下游同时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