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在滇检查侧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在滇检查侧记
发布日期:2019/4/9 10:01:03



4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水质净化厂检查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情况。

 

  4月初的云南昆明滇池,仍然有红嘴鸥在飞翔——这些从西伯利亚到昆明越冬的鸟儿,还有一些在此流连忘返。这样的场景,让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成员感到惊喜。


  3月31日至4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云南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滇池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是在云南执法检查的重点。


  “最近几年,我基本上每年都会来昆明,每次都会到滇池看一看,好几次都看到了蓝藻。其实,这次来之前我是不乐观的。没想到,情况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丁仲礼说。


  让执法检查组振奋的是,滇池水质已经达到Ⅳ类,为30年来最好水平。


  取得如此成绩,并不容易。云南省省长阮成发说,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云南省每年仍安排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滇池保护治理。


  成绩固然可喜,但问题也不容忽视。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赵宪庚在向云南省反馈初步意见时指出,云南仍需充分认识到滇池、抚仙湖等湖泊治理的成果还不稳定,磷矿山、磷化工所带来的磷污染对长江等水系生态治理修复仍有较大影响,水污染防治要常抓不懈。


  丁仲礼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发挥水污染防治法的刚性约束作用,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


  珍稀鸟类重现滇池


  滇池北部水域接受临岸的昆明市区排放的水污染物最多,水藻最容易富集。4月1日,检查组来到这里检查。


  乘船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吕彩霞特意在甲板上多看了一会儿滇池的水面,然后才回到船舱。干净的水面和不时掠过的红嘴鸥,让她对滇池水质有了直观的感受。


  昆明市副市长吴涛介绍说,随着滇池水质的改善,不仅红嘴鸥流连忘返,消失多年的鸬鹚、白眉鸭等鸟类重现滇池,连濒临灭绝的国家珍稀鸟类彩鹮也成群出现在滇池湖滨。如今,滇池湖滨鸟类从2012年的96种增加到2018年的126种。


  珍稀鸟类越来越多,蓝藻爆发天数越来越少。


  “昆明下大力气开展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处置,成效显着,2016至2018年发生中度以上水华天数分别为21天、17天、6天,社会公众对于这样的效果,还是很满意的。”昆明市市长王喜良说。


  对此,丁仲礼给予肯定,“我记得前几年来的时候,水面很绿,现在看起来好很多”。


  加大滇池流域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减少化肥用量;下大力气抓好钢铁、煤矿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关闭,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通过多措并举和系统治理,滇池的水质达到了30年来最好水平。


  一系列工作的背后,是法律制度的支撑。《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昆明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滇池分级保护范围划定方案》《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保护规定》等一系列配套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为加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提供了制度保障。


  城镇管网仍需完善


  “滇池不仅是执法检查组检查的重点,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重点。对于滇池的水污染防治,要长期保持高度重视。”丁仲礼说。


  尽管滇池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注入滇池的河流水质,直接影响滇池的水质。而在影响河流水质的诸多因素中,有两方面问题多次被执法检查组提及:城镇管网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


  4月1日下午,执法检查组来到昆明市第三水质净化厂,检查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情况。


  “昆明城镇排污管网健康度如何?‘跑冒滴漏’情况如何?是否考虑实施管网修复工程?”执法检查组成员、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水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程寒飞提问。


  对此,负责介绍情况的工作人员坦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昆明主城区的市政雨污排水管网已日趋完善,但老旧小区、城中村、城郊接合部建筑、村庄、小区庭院等,受实施难度、协调工作等因素的影响,雨污分流工作较难推进,且此类项目工程建安费投资不高,但措施费、协调费等较高,项目包装、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难度很大。


  引入狐尾藻治污


  事实上,昆明市在滇池污染防治工作中,也发现了城市管网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


  “老城区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改造难度大,雨季存在溢流污染风险,部分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还不完善;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特别是部分区域以花卉蔬菜种植为主,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农业面源污染较大。”吴涛坦言,城镇及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还有差距。


  对于昆明市遇到的难题,执法检查组成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玉溪市在城市管网建设方面的工作,得到了执法检查组的认可。执法检查组在检查玉溪市黑臭水体治理情况时发现,这里收集到的污水黑臭现象比较明显,“这恰恰说明玉溪铺设的管道比较好,‘跑冒滴漏’比较少,所以才能以这种黑臭形态到达处理厂”。


  “玉溪市被列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我们抓住这次机遇,加快推进市政管网改造,三年新建改造排水管网达89公里。”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董晓娟介绍说。


  丁仲礼指出,要抓好城镇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加快雨污分流系统建设,对于存在“跑冒滴漏”现象的管网进行筛查和维护,加快补齐配套基础设施短板。


  对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执法检查组成员同样给出了建议。


  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副总工程师杨晓雪建议,可以采取指导农户精准施肥、施药等措施,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长期从事水污染防治工作,在治理河道水污染方面,他给云南介绍了一个法宝——狐尾藻。


  “云南磷矿较多,农民种植庄稼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了水中的氮、磷含量较高。而狐尾藻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来生长,还能往水中补充氧气,对于净化水质有着很好的效果。而且,狐尾藻还可以被用作饲料。这种生态治污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提升水环境质量。”吴金水说。


  4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的到来,为解决困扰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多年的一道难题带来了希望。


  江川区委书记徐贤说,“十三五”以来,江川区实施星云湖环湖截污治污工程,对星云湖流域76个村落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治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但资金缺口较大的难题,使得水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你们现在处理农村污水的成本,每吨需要花多少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问。


  “每吨成本是1块2毛钱,比城镇污水处理的成本便宜6毛钱。”徐贤说。


  “这个价格对于低收入的农民而言,仍然比较高。中科院有个微生物处理技术,初期建设成本不高,后期运营成本每吨只要7分钱,而且稳定运行10多年都无需维护。农村污水治理,还是要便宜、有效、易维护,才能可持续。”丁仲礼说。


  “我们可以先安排两个村进行试点,如果效果显着就全面铺开。”徐贤激动地说。


  执法检查组在云南检查期间,多地都反映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乡差距大”“农村污水治理资金缺口大”等问题。


  对此,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赵宪庚指出,应研究探索经济、易用、长效的农村农业污染治理技术,科学精准施策,使农村农业污染防治经济上可承受,具有经济可持续性。


  水污染防治资金缺口较大


  星云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


  2003年,星云湖水质降至劣V类。近年来,云南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使得星云湖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在2016年9月首次恢复V类水质,并呈持续改善态势。然而,水污染防治资金缺口较大的难题,成为星云湖治理的瓶颈。


  污水处理设施的滞后,也限制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能力。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马永福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部分采用人工湿地等生态方式进行污水处理的设施,处理后的污水距国家达标排放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不能有效发挥对水环境的保护功能。


  而且,执法检查组在检查时发现,生活方式的改变,也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带来了挑战。


  “以前,农村多数地方用的是旱厕,产生的污水较少。但是现在,水冲厕所代替旱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生活污水也随之增多。要在住户分散的农村进行集中式污水处理,需要大量的管网建设,资金压力较大,而且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也会很高。”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说。


  污水处理工程需加强运管


  4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与五级人大代表和企业、专家代表进行座谈。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项目重建设、轻运管,缺乏有力和有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和制度。工程项目建成后,2至3年内可以由承建单位进行运营维护,但是移交后无人管理和维护,两三年后系统就会瘫痪并失效。”云南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建彪坦言,农村雨污分流率较低,整体管网建设完毕后,运管水平较低,巡检力度不够,易造成管道堵塞,在污水处理站点的运营与管网运营维护方面,缺少系统性运管体系和制度。


  云南省人大代表、昆明学院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杉认为,农村污水处理依然是短板,亟需通过法律的规定加以补齐。


  徐杉注意到,水污染防治法中关于农村水污染的规定主要是总则部分和第四章,在宏观上对农村水污染防治提出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但是,该规定仅局限于引导作用,强制性不够。


  “在云南一些农村,生活污水分散性强、收集困难,农村污水处理依然存在问题,增强农村污水处理强制性条款,应以更多治理核心技术为支撑,结合脱贫攻坚,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徐杉建议。


  农村治污技术需物美价廉


  此次到云南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检查的执法检查组,可谓是一支科学家队伍——带队的丁仲礼是研究环境变化的院士,执法检查组成员中,赵宪庚、吕彩霞、吴金水、程寒飞等人,也分别是院士、总工、研究员级别的学者,都对水污染问题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


  执法检查组指出,农村污水治理技术,不仅要看效果,还要考虑地方政府和农民的资金承受能力,只有“物美价廉”的长效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污水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到云南执法检查之前,检查组通过调研了解到,国内很多环保企业和研究院所都研发出了建设简单、维护容易、运行成本低廉的治理技术。


  执法检查组认为,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水污染防治技术,在符合条件的地方试点和推广,用简单、好用、廉价、长效的技术,实现农村污水治理的可持续,彻底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一难题,为全面打赢碧水保卫战先下一城。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呼和浩特市开展雨水排放口专项整治行动
水利部部署实施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
海口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推进我市“六
摸清全省水资源家底 青海完成1.95万平
“十五五”时期要推动实现流域与海洋生态环
天津市水务局做好『六到位』 全面应对主汛
依托美丽河湖,助力构建水生态多元共治格局
常州市政府召开重点攻坚断面水环境质量提升
“七下八上”关键期将至,今年防汛形势如何
“里子”工程畅通城市“血脉”——酒泉市城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6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7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8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9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