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占地284.5公顷的第二汇水片区全景图。

将军湖周边道路海绵改造工程,源头采用草沟、生物滞留带等生物滞留设施,图为将军湖4号路。

旱溪,设计上不放水的溪床,仿造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
城市应建成什么样子?庄河正在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一个国家命题。
2016年,庄河代表大连市成功获批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不但成为辽宁唯一入围城市,也是东北地区唯一入围的县级城市,全国仅有的两个县级试点。
如今,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在这场城市建设理念的重大变革中,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庄河海绵城市建设从运作模式、创新理念、技术路线到未来可持续发展均走在全国前列。庄河正用思想和智慧为城市生态建设贡献了“庄河方案”与“庄河经验”,人水和谐的畅想曲正在庄河奏出华美乐章。
海绵城市“庄河方案”之硕果
——罕见暴雨试点完工区域无内涝
去年8月20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庄河市区24小时内降雨196毫米,是城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降雨,市区内道路积水最深处达1.5米。更为艰巨的是,在此之前,庄河已迎来多场降雨,水土饱和度已达到高峰。
暴风雨侵袭一座城,对海绵城市试点而言,更像是一次大考。当日,庄河市海绵办全体人员分赴各个片区直击暴雨突袭情况。滂沱大雨中,他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倾泻下来的雨水顺着行泄通道直排到水体中,路面没有出现严重积水。
在将军湖片区、城关片区等部分已建成的海绵城市区域,由于建设了很多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蓄水模块、植草沟、卵石沟等蓄水设施,迅速吸纳大量雨水,饱和后又通过溢流井及时排入雨水管网,避免出现城市内涝,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借力海绵城市试点,庄河解出一道城市水安全的民生难题。这次大考,成绩优异!
海绵城市“庄河方案”之契机
——入围试点开新局
2014年12月31日,我国正式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一场有关城市发展的国家思考拉开序幕。 2015年,我国开展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共有16座城市入围。2016年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共14座城市入围,庄河代表大连市入选。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庄河跻身其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几年过去了,2018年9月20日,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现场会在庄河召开。通过3年的创新实践和摸索,庄河示范效应凸显,城市水安全水平显着提升,“民生海绵”更是得到广泛认可。会上,住建部城建司海绵处专家陈玮博士认为,庄河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要为辽宁乃至东北做好示范,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优质的生态产品,这恰恰是老百姓迫切需求的,它彻底解决了水的问题,这才能让市民有获得感,最终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海绵城市“庄河方案”之目标
——面子里子都漂亮
海绵城市建设之于庄河,犹如一根引领发展的指挥棒。在庄河海绵办看来,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贯穿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海绵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载体是市政设施,但也是对城市综合系统的重新梳理。
“不为海绵而海绵”。庄河市没有单纯地将海绵城市建设视为一个项目建设,而将其定位于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借“海绵”之力引领全方位的创新变革,推动城市整体转型升级。
庄河海绵城市建设与老城区提升改造、民生工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结合,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传统工程项目中,解决了老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老化以及内涝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庄河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深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投融资体系创新、城市总体规划修缮、工程建设制度创新,着力推动城市发展升级转型。
现代化市容是“面子”,功能齐全是“里子”;城市整洁是“面子”,逢雨不涝是“里子”;河清湖绿是“面子”,水质良好是“里子”;城市绿化、景观补水是“面子”,缓解用水压力是“里子”…… 海绵城市试点,庄河注重内外兼修,让面子里子都漂亮起来,民生借此得到有质量的提升。
海绵城市“庄河方案”之思路
——理念模式齐创新
在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方向与思路之时,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庄河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及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内容纳入到两级法定规划体系,实施顶层设计,纵横实施,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项目建设中有依据、可落地。在《大连市庄河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中,海绵城市颠覆原有城市规划理念,统领城市未来建设。
在模式创新方面,庄河市突破式地采取“小政府、大服务、企业化运作”的组织运作模式。政府更像是一个平台,将所有优势资源融合到一起。逐渐完成“大政府一揽子管理和建设”向“小政府精简放权管理为主、企业外包辅助建设”的企业化运作模式转型。
在机制革新方面,建立调度协调、工程建设、配套支撑的全渗透体制机制,形成以领导小组、海绵办为核心的会议调度、人员保障、督查问责的协调机制;实现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维护的管理机制全覆盖;形成资金、排放管理、标准规范、数据海绵、绩效考核等配套支撑体系,保障海绵城市建设顺利推进。
海绵城市“庄河方案”之突破
——民生海绵树榜样
按照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庄河市海绵城市建设重点解决滨海平原与丘陵地区“洪、涝、潮”三重压力导致的洪涝问题、水生态保护及修复、土地盐碱化治理三大问题。让海绵城市建设成为经得起时间和群众检验的民生工程,能长期有效地全面改善城市宜居性,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从临港产业园生活配套区、大学园区域,到昌盛片区、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21.8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犹如一张白纸,从一砖一瓦的设计,到一草一木的培育,乃至一整套系统的运转,庄河将五大试点片区绘制成一幅生态之城的美景。
国家试点,即具有开拓性的尝试。没有先行经验,没有复制样本。庄河在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上进行突破尝试,逐步推行“以水定城、绿色排水”的雨水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实现从雨水传统的“灰色快排”模式向“绿色慢排”模式的平稳转变。雨水花园、下沉绿地、高位花坛、卵石沟等海绵设施功能和颜值兼备,成功完成了雨水的滞蓄、净化和循环利用,海绵型停车场更是海绵技术的新兴“试验田”。
庄河地处东北寒冷的沿海地区,在冬季海绵技术创新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全国首创的“机械除雪+堆雪场建设”的新型管理模式,并聘请植物专家常驻,制定了适用于庄河本地的海绵植物目录。同时,基于基础数据监测平台、智慧管控平台建设,结合庄河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庄河市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的数据海绵,深度挖掘海绵价值数据,更将提炼出可复制推广的适宜性技术与建设经验。这些宝贵的尝试将为中国北方海绵城市建设树立新样本,成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新模式。
在共享海绵城市生态创新带来的成果时,“民生海绵”深入人心。以海绵城市试点为机遇,庄河市正致力于建成“水环境景观美、水安全和谐美、水生态自然美、水资源多样美、水文化特色美”人水和谐的生态庄河、绿色庄河。其经验和精神受益的不仅仅是庄河一座城,更能惠及其他的北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