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建,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38年栉风沐雨,深圳逆袭成为中国一线城市,成为年轻一代的筑梦之城。
深圳城市化进程的异常加快,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在城市发展方面,导致部分区域空间品质、设施质量、环境质量无法满足创新企业和人才的需求。其次,在产业定位方面,工业区块线内的产业空间品质不一,大量传统、低效益的产业空间提升不足,配套设施不齐全。第三,在建设方向,新规划的重点区域,需在开放空间环境设计精细化方面加强提升,达成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共识。第四,部分区域的更新,人口剧增,造成基础设施压力增大,污水设施高负荷、市政管网老化或市政管网不足,交通设施不够精细化,并缺乏稳定持续的规划、建设、开发和运营主体等。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新问题,深圳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总指挥部在第十二次会议中指出,建设深圳17个重点区域,完成八大升级,力争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第一,建设产城融合、乐居宜业的高品质城区:对标新加坡纬一科技园,建成有序融合的品质产城空间;针对就业人群需,“构建15分钟工作圈”,建立建设紧凑便捷的工作圈和生活圈求,完善工作配套服务设施,建立办公地与公共设施、开放空间、公交站点的便捷联系。 第二,建设多元复合、紧凑集约的中心功能区:增加屋顶花园、建筑架空底层等中小型公共交往空间,打造全天候公共交往空间;在轨道站点核心区内,建设遮阳避雨、室内外交织、无缝衔接的二层连廊系统;推广立体绿化,建设屋顶花园。 第三,在社区升级方面,以深圳中心区的水围村为代表,29栋农民楼改造为504间人才公寓,成为人才保障房社区试点。既保持了原有的建筑结构、城市肌理及城中村特色的空间尺度,又通过空中连廊、电梯庭院和室内连廊,串联所有楼栋和屋顶花园,营造出立体的生活街区;通过提升消防、市政配套设施及电梯,成为符合现代标准的宜居空间。
深圳的规划建设将逐步渗透海绵城市新概念,运用环保科技新技术,在满足城市需求的同时,确保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全面激发城市经济、生态、美学方面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