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从2016年开始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经过两年多的扎实推进,建设成效显现。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日前,省人大环资委一行在西宁市湟水河湿地公园实地查看了西宁海绵城市的建设情况。
西宁市海绵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沈敏:“山体的森林覆盖率包括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状态效果比较明显,水质的提升也有了一定的成效,在小区内部,利用地表的雨水收集系统将原有的排入污水管网的雨水通过地表绿地吸纳,最终在末端进入到市政管网当中,有效的进行了雨污分流。”
据了解,西宁市自2016年4月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建设项目涉及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水系治理等7大类近300个项目,通过建设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海绵城市”,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省人大环资委委员 董小宁:“咱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海湖的湟水湿地公园,这一片地区通过改造,包括海绵化、城市管廊、湿地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好了以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明显的改善。过去湟水河比较浑浊,泥沙含量和污染物含量都比较高,工程措施了以后,包括上游支流截污纳管,生活污水全部收集起来进入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样的话污水不能直接进入我们的天然水体,湟水河的水质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