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常德历来是一个富水的城市,湖湘四条长江支流大河,常德独占两条,湖南从来不缺雨水,如何让城市在突发的大暴雨中,免受“看海”之苦,这是中国所有城市之痛,更是富水的湖南城市之痛。常德,在10年前就开展了这方面的规划,成为中国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截止到2018年,常德城区建成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海绵工程覆盖约62平方公里,海绵化率达到60%。今天,常德,已经不再受“看海”困扰,海绵城市的建设,常德走在中国城市的前面,也走在世界的前面。
2018年7月26日,湘声报、武陵区政协、武陵区委宣传部组织市民和政协委员参观了常德海绵城市建设成果。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它强调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倡导利用自然的力量渗水、滞水、净水;倡导遵循自然法则,减少城市硬化;倡导加强对湖泊、沟渠等水体的保护;倡导雨水和中水的综合利用;倡导对污水实施生态化处理;倡导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这种新理念在常德的先行试点,受益匪浅。一是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前年和去年常德均经历了170mm以上降雨量的考验,城市没有出现积水内涝,没有人员伤亡。二是水环境得到改善,海绵试点区内老城区10多处黑臭水体得到整治。通过整治穿紫河,水质由原来的劣五类提升到了三类,白马湖改造成了中央公园,新河南端也形成了约3公里景观带,另外还有滨湖公园、长港水系、竹根潭水系等黑臭水体通过整治,焕然一新。这些过去的黑臭丑,脏乱差变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游览景点,不仅尊重了自然,美化了城市,还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三是生态系统得到优化。主要通过江河湖连通工程使水系统良性循环,通过清淤疏浚拓宽提升水系纳水能力,通过雨水湿地和下沉式绿地建设提升雨水净化和调蓄能力,通过海绵院落和绿色屋顶改造提升雨水综合利用能力,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增强。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是文化传播的新使者。常德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不仅改善了水生态、维护了水安全、保护了水环境,而且还注重保护水文化,注重文化的传承和植入。一是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契机对内河码头文化记忆进行恢复,让市民和游客唤起对历史的回忆。如在穿紫河重构大小河街,在护城河边恢复窨子屋,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来穿紫河参观的游客和市民络 绎不绝,人流最高峰达15万人次/日。二是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契机对异域文化的植入进行尝试。如德国风情街在穿紫河边的形成,既展示了德国先进的雨水收集利用和污水综合治理理念,同时也将德国的建筑风格展示给了游客和市民,让市民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异域风情。三是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契机对现代文化进行了展示,常德穿紫河之夜灯光秀等现代文化元素亮相央视让世人都记住了这条流光溢彩的河流,记住了美轮美奂的常德河街。作为全国海绵城市首批建设试点城市,常德对穿紫河的改造成效显着,让一条黑臭的污水河重新成为了常德城的“金腰带”。下一步,穿紫河边婚姻文化广场的建成又将成为一个新的文化亮点。